南京“老漂族”蜗居儿女家 幸福滋味复杂又无奈
在南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照顾儿女孙辈,年过半百却背井离乡,远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亲朋圈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蜗居在儿女家里,承担起“后勤部长”的重担,拉扯孙辈。在这里,他们没有朋友,生活和语言习惯上也存在着各种差异,一面享受着天伦之乐,一面承受着他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对他们而言,这样的幸福滋味有些复杂——这群人被称为“老漂族”。 这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群体。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日前,扬子晚报记者走近身边的南京“老漂族”们,体验了这群随儿女生活在异乡的老人们的爱与哀愁。
为了照顾儿孙来到南京,你可想过父母的心情?
幸福的滋味有些复杂
陌生的城市、不同的气候、不一样的饮食,离开了生活大半辈子的家乡,来到子女生活的城市,没有老友陪着聊天解闷,住所、菜市场、孙子孙女就读的学校,每天“三点一线”……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儿女分忧,享受天伦之乐,也忍受着种种不适和牵挂。
已把他乡当故乡
主人公:老杨夫妻,来自南通一个小镇
吹拉弹唱只为博小外孙女“红颜一笑”
在南京最高兴的事:为小外孙女日夜忙碌
在南京最烦心的事:偶尔有点想家
未来计划:儿子也在南京,还要帮儿子带孩子
随着小外孙女冉冉呱呱落地,从南通的一个小镇来南京的老杨,已经从一开始的带娃“替补”队员过渡到“主力军”好几个月了。时常会被精力旺盛的小家伙折腾得筋疲力尽,虽然嘴上喊着“投降”,脸上还是笑容满面。开心、幸福中,老杨偶尔会想念老家,不知道院子里的铁树和榆树亲戚有没有记得浇水,家里好久没住人了,肯定好多灰……
为外孙女“吹拉弹唱”
今年57岁的老杨,因为身体欠佳,早几年就退休了。老家在南通的一个小镇,日子过得还算富裕。
去年9月,外孙女出生了,因为是早晨生的,小名唤“冉冉”。这个“小太阳”的到来,让老杨这个“富贵闲人”的“好日子”一下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皇帝成了农民工。”
一开始,老杨只是给老伴和女儿“搭把手”。女儿产后4个月就上班了,老杨老两口成了24小时全天候保姆。从冲奶、喂奶,到给小宝贝洗澡、洗衣服,老杨样样拿手,育儿书还看了好几本。
有段时间,小宝贝“黑白颠倒”。于是,家里天天“夜夜笙歌”:外婆抱着小宝贝做观众,外公一会儿迪斯科,一会儿劲舞。患有糖尿病的老杨,晚餐是控制的,因为活动量太大,搞得晚上多吃不算,还要加餐。
说到小宝贝就满脸幸福
老杨笑着说,带孩子责任重大。多年不下厨房的老杨,现在已是外孙女的“御厨”,蒸鸡蛋、鱼汤面……每天变着花样做辅食,“我要看着宝宝,外婆一个人干家务,已经很累了。”
“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一大早,听着小家伙口齿清楚地把家里的人喊了个遍,老杨开心又得意,“不知道教了多少遍,虽然才13个月,她已经认人了呢。看到小区门口白头发的保安,还会主动喊爷爷呢!”只要说到小宝贝,老杨满脸幸福。“看她一天天长大,特别开心,没有时间烦心。”老杨说,只是有一点点想家。总是想回去看看那几盆铁树是不是又长大了、满屋的灰尘该打扫了……
“有没有想过未来有什么计划?”老杨笑着说,自己还有个儿子,也在南京安家了。未来还有个宝贝要带呢!(记者 杨 娟)
已把他乡当故乡
B 主人公:商金法夫妇,来自黑龙江农村
大女儿的孩子带大了 又忙着给小女儿带孩子
在南京最高兴的事:找份看门的工作,融入城市生活
在南京最烦心的事:惦记老家的老人和二女儿
未来计划:帮女儿女婿解除后顾之忧
今年是商金法夫妻来南京的第8个年头。当年在女儿怀孕时,他们来到南京照顾,孩子现在都上小学了;后来他们的小女儿也在南京定居,于是,夫妻俩又从大女儿家“转战”到小女儿家,继续带孩子。
刚来南京气候不适应
商金法夫妇来自东北黑龙江农村,家里有三个女儿,二女儿在老家成家了,另外两个都在南京。
昨天,商老先生对扬子晚报记者说:“刚来南京的时候很不适应。出门不认识人。”南京冬天太冷夏天太热让老夫妻很难受,“黑龙江的夏天只是中午热一会,早上和晚上都很凉快。冬天的话,外边气温很低,但是室内有暖气,还可以烧个热炕头。”
老夫妻刚来南京时也没有熟人,很生疏很无聊,自己只得天天和老伴儿在家看电视、做家务。商先生说:“我也有老人呢,他们在老家,还有一个女儿在东北,我们也总惦记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
喜欢上南京生活了
现在,小女儿也来南京了,给大女儿带大孩子后,两人又开始给小女儿家看孩子了。
8年过去了,商先生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我已经适应了南京的气候和生活了,南京是个好地方。”他说,公交地铁都很方便,也经常去逛逛商场和公园。自从学会使用网络后,他们经常和老家的女儿视频聊天。
找了份“看门”的工作
闲不住的商先生在来南京几年后找了一份给物业看大门的工作。“在家很无聊,还不如出去找点活干。”商先生说,虽然有时与女儿有教育方式方面的分歧,但是不会产生什么冲突。(记者 李 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