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之死引各方追问 民间组织或成责任主体(2)
民间社会组织或将成为未来“责任”主体
就像很多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一样,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确也是一项“责任落实”较为困难、有时甚至说不清责任在谁的事情。
从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多年来,张传文常常会有“战战兢兢”过日子的感觉。即使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再细致、自己的责任落实得再到位,也会有“不走运”的时候。
就拿遣返流浪儿童来说,救助站已经尽己所能做到最佳,每个找到家人的流浪儿童都会由救助站工作人员亲自将孩子送返,返乡后,救助站工作人员还会给孩子的监护人上一堂课,告诉他们今后如何教育、看管孩子。
即便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孩子进入“二次流浪”的队伍中,其中的个别人还有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这些“二次流浪”的孩子一旦流入社会,出些什么岔子,舆论追问起来,很有可能又把矛头指向救助站。
就像这一次,张传文觉得问题可能出在贵州基层派出所、居委会身上,而另一个人——江苏苏南地区某基层派出所指导员罗华(化名)又觉得问题“太复杂”,“派出所也没办法”。
罗华所在派出所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警力配备较充沛,每天约有八九名民警和协警负责辖区24小时巡逻,包括驾驶汽车抽巡和徒步巡逻。即便如此,罗华也不敢保证“没有死角”,“就算是非常仔细的步巡,也不太可能发现躲在垃圾箱里的流浪儿童;有时也会在建筑工地附近巡逻,但要发现孩子们自己搭建在工地内部的‘小房子’也不容易。这事不能怪公安。”
在责任落实不易、又亟需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江苏的罗华和山东的张传文几乎同时想到了民间社会组织,他俩都在与类似志愿者协会的民间组织的合作中尝到过甜头。
罗华所在的派出所近年来与当地一家流浪猫协会合作,曾捣毁过一个专门倒卖流浪猫到广州的犯罪团伙,并有效解决了辖区内流浪猫泛滥、疾病传染的难题;张传文所在的流浪儿童救助站长期与团泰安市委推荐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合作,邀请志愿者对救助站内的流浪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有效解决了救助站人手不够、流浪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
“如果能有志愿者组织加入到发现、保护、救助流浪儿童的队伍中,这种力量将相当可观。”张传文和罗华都见识过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强大号召力,“网上帖子一发,好多人过来帮忙。”他们认为,如果能在原有的公安、城管、民政部门负责的基础上,引入民间社会组织的力量,未来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开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且会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