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增7.6万个失独家庭 老人称想到后事就恐惧
失独老人,这一曾被忽略的群体,正在进入公众视野。他们,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八十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据中国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目前全国失独家庭已超过百万。如此趋势下,失独老人的暮年将如何度过?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养老问题,将如何解决?
2009年6月30日晚,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金盛路发生一起惨剧,醉酒后的张明宝驾驶车辆连续撞人,导致5死4伤。死者中的康伟东和郑琳夫妇就是独生子女。从事故发生那天起,两个年轻人生前的同事和朋友就做起了4位老人的儿女。他们不仅时常看望老人,还买了一条可爱的泰迪狗送给老人陪伴左右。悲剧过去3年了,尽管有许多人的关心,康妈妈仍然说,时间永远无法冲淡丧子的悲伤。“我们深深领会到丧子之痛,古人说一个人一生有三大痛,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我们就是这三个当中的一大痛。我整天和他爸爸,不瞒你们说,真的是以泪洗面。”
对康妈妈而言,不幸中的幸运是有几个年轻人坚守3年的关心和帮助。但是更多失独者的身心痛苦如何解决?如何为失独老人这一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接手他们原本寄希望于子女身上的未来?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待解的课题。
现今,60岁以上的失独人群正在日益庞大。当这个群体失去独生子女,再失去劳动能力,对他们来说,一个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对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郭平说:“国家相应的福利政策还有扶助政策上应该是有所倾斜的,解决失独家长的养老服务,精神慰藉上应该探索一些相应的措施,还有给予一定的经济上的补偿。”
2007年8月,中国出台了一项特别扶助制度,叫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当年在全国10个省市试点,并于此后向全国推行。但当时补助的标准比较低,每人每年为1200元。近年来,“失独家庭”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多地政府也在探索逐步加大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力度。
重庆市作为中国首批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地,率先出台了“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制度。目前,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每人每年可得到3120元扶助金。今年起河南省郑州市符合条件的失独者扶助金,从每人每年1200元调整到3240元。北京市政府透露,未来三年,将通过“暖心计划”,每年为每位失独父母出资2800元,购买涵盖养老、医疗、意外、人寿、女性安康等险种在内的综合性保险。该方案最快将在今年年内实施。
但是,几千元的补助,对于失独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或者就医是否够用?郭平对此表示,对于经济困难的失独老人,政府应该加大扶助力度,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独家庭的老人,本身的经济状况不一样,但是政府需要承担能够补齐他所需要的日常生活和护理医疗的费用,尤其是面临比较贫困的失独老年家庭,对这些老人的赡养,国家要有足够的维持他们尊严生活的生活费用和护理费用,固定一个钱数恐怕是不能真正达到满足他们基本需求的状况,我觉得应该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失独老人都表示,他们的精神相当敏感和脆弱,普通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可能导致他们怒目而视,或是失声痛哭。另外,还有人表示,一想到生病无人护理,动手术无人签字,死后无人料理后事,就会感到无助和莫名的恐惧。而除了精神痛苦之外,失独老人还面临着无子女签字无法入住养老机构的尴尬。老人自己跑养老院,可养老院拒收,养老院担心的是没有子女,出了问题谁签字。针对这些问题,郭平建议:“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生了一个孩子,又没有能够为他们养老送终,确实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应该有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救援。养老机构恐怕不应该非得有赡养人去签字的规定,如果老年人自己有独立的民事行为的时候,养老机构应该认可他愿意入住的行为,可以承认他的签字是有效的。再一个就是,老人其他的亲友,或者是老人所居住的当地居委会、村委会,都可以帮助做他的联系人或者担保人,我觉得国家应该有类似的政策,不然的话,遇到完全失能的情况下,失独老人是没有办法去独立生活的,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促使他们得到完善的机构服务。” (记者于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