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车陷拥堵致伤者死亡 央视呼吁为救护车让道(2)
董倩:你能告诉我们就是当时你和患者在经历这40多分钟的时候,
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那种焦急能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一下?
王雨竹:
现在回想起来确实焦急是首当其冲的,因为我们急救车上的设备是很先进,但是我们人员是有限的,我作为医生还有一名护士,我们尽全力在后车厢抢救,那么司机师傅是在前面奋力地往前冲,只能这样讲,所以当我在摇晃的车厢当中,在抢救的过程当中,突然发现这个急救车停滞不前了,我才有时间抬头看一眼周围的状况,周围全都是车辆,停着的车还有我们前后左右的车,我们几乎是汇入到了一个车海当中,几乎没有调头的可能,左冲右冲的可能性也没有,只能待在原地,所以焦急、焦虑还是最主要的感受。
董倩:
因为当时哪儿哪儿都很堵,你们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在特定的那种情况下,有没有可能说我再尝试一种其他的路线,你们选择的那条路线是不是一条最优的路线,为什么会走到那么堵的一条路上去呢?
王雨竹:
首先从事发现场到医院确实还有另外一条路线可走,这个当时我没有亲眼看到,是我的司机师傅他当时在车厢当中自己叨唠说,如果走航天桥二院可能会更好,但是在金沟河路上发生了一起公共汽车和私家车的刮蹭事件,把我们通向二院的路口给堵住了,所以他不得以选择了左转的路线,等当他一左转上来以后,发现完全陷入了车流当中。
董倩:
实际上你们这是第二选择,是吧?
王雨竹:
对。
董倩:
好,王医生,稍候我们会跟您继续连线。
那就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也做过一个网络调查,我们来看一下,网络调查的问题是你会为救护车主动避让吗?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比例太悬殊了,有绝大多数人,95%,23000多参与的调查的人说他会,只有5%说不会,这是调查的反映。但是我们在上周五的北京看到的是几乎没有人避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反差,那也许会有这样的可能,就是我愿意去让,但是现实条件制约着我,就是想让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让,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解说:
对于那些每天都需要与死神赛跑的急救车来说,交通的拥堵无法轻松面对。来自北京120急救中心的数据,每天他们会接到1000多个急救电话,需要出动900多次急救车,按照去年的统计,从接到急救电话到急救车赶到现场平均需要15分钟。
范达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
这个反应时间还是相当长的,因为我们知道在抢救的时候,应该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到达现场需要用十五分钟,然后再要把病人送到医院,那么这个时间就进一步延长了,应该说和国际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解说:
为什么反应时间会有如此差距?范达给出了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是急救站点布局不能满足需要,其次就是道路交通的阻碍。法律规定,急救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违反交通规则,但是现实情况是即使违反交通规则急救车也无法做到救急,应急车道被占,公交车道被占,甚至自行车道也被大量私家车所占用,急救车量根本无法通行。在急救中心每天都会接到近10%的市民投诉,然而在北京道路拥堵高峰时段,谁也想不出办法。
范达:
我们是非常害怕的,我们已经把车派出去了,但是对方不断打电话来问,你们车什么时候到,我们调度在调度平台上可以看到我们的车已经出发,但是被困在某一个地方几乎不动,我们只能是指导病人周边的人对病人进行一个简单的救治。
解说:
在北京,危急情况下,尽管救护车可以借助交通广播平台,利用警车开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全部指望这些手段。
范达:
北京的120和北京的交管部门,也就是122,有着很长期的这方面合作历史了,这个是出现严重突发事件的时候或者非常重大的时候,我们会采取这个,但有时候是有困难的。
解说:
也许最彻底的解决方案还是在路上。
范达:
我觉得这条生命通道不是给别人的,应该说是给我们自己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哪一个人会在哪一个时段来使用这条生命通道,如果我们现在不为这条生命通道的畅通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努力,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因为这条生命通道的不通畅,而丧失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董倩:
我们先来看一个权威的数字,在2011年北京市急救呼叫总量是65万多人次,那么出动救护车的总数是56万多车次,日均的呼叫是1788人次,换句话说,每天有将近2000个呼叫的电话。这就意味着每天有将近2000个救护车在出行,我们都知道北京现在的路况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对于这些救护车来说,可能堵是常态,而通畅不堵倒成了一种比较异常的情况,那我们刚才短片里面也已经说过,现在遇到非常危急的情况,也可以选择用交警开道或者利用交通广播平台这样呼吁大家支持的方式来帮助去解决。但是面对一个每天1788人次的呼叫,我们不可能指望个个、次次都使用这样的一种方式,那怎么办?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王医生。王医生,说到事发当天,在那种危机的情况下,你们有没有想过去尝试联系交警,然后再联系这种交通广播的这种网络平台?
王雨竹:
首先是说联系交警这个还没有在我们应急预案当中是个常规的预案,还没有在我的学习生涯还没有完全纳入,所以在救治这个病人的过程当中,首先我和护士没有完全地精力和能力再去想其他的事情,我只是要求我的司机师傅建立和医院的绿色通道,还有另外就是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我们通过交警来帮我们维持一下交通秩序的话,这个可能性有,但是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董倩:
您这话什么意思?
王雨竹:
我讲的意思是交警过来靠什么交通途径呢?根本就过不来。另外,其实这短短的两三公里的路程,在我们常规救护当中这种拥堵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没有想到这个层面,这确实应该算是我的一个工作方面的一个不足,我想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下,我们会引以为鉴的。
董倩:
另外一个就是在当时那样的一种情况下,因为刚才我们已经引用大量的数字,现在拥堵已经是一种常态,作为你们急救车,贵在一个"急"字,但是"堵"和"急"永远是矛盾的,你们在需要急的时候,有没有备案,就是说如果我这么急遇到堵了,我怎么办?
王雨竹:
常规情况下我们会通知我们的调度指挥中心跟他讲我们在哪个路段发生了拥堵,我们的救护车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们会让调度中心给我们增援,从其他的路线看看能不能增援其他一辆车来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但是这个相对来说是稍微困难一些的,因为这个毕竟是一个非常态的状态下,但是我们会努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