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响起“贫困救助闹铃” 受益者人数超5700人
中新社济南12月31日电 题:济南响起“贫困救助闹铃”
中新社记者 胡洪林
股骨头坏死让王新春丧失了工作能力,住在济南南部山区东陂村的这位村民由此成了贫困户。当他忧心女儿的大学学费时,政府为他送来了这笔钱,而这全靠“贫困救助闹铃”的帮助。
在王新春那三间老房子里,除了一部旧电视和一台落满灰尘的吊扇外,王新春可谓家徒四壁。他家正屋的墙上,挂的最多的是女儿的各种奖状,孩子学习不错,2012年考上了大学。
正为孩子学费犯愁时,王新春意外收到当地政府主动送来的5000元人民币,解决了孩子一年的学费。
提醒官方为王新春送学费的是济南历城区政府开发的救助信息资源库,工作人员亲切地称呼它是“贫困救助闹铃”。每当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或中学,闹铃就会自动“响起”,提示工作人员把救助金送到困难家庭。
“贫困救助闹铃”记录着历城区2.17万户各类困难家庭的详细资料。2012年,该区用于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超4100万元,受益者人数超5700人。
济南历城区阳光民生救助中心主任李蓉芳告诉记者说,过去分散在民政、慈善、残联等20多个部门的救助服务通过整合,以该中心为枢纽形成了区、街镇三级救助服务网络,以此实现对困难群体救助的全覆盖。
李蓉芳说,过去是各个部门救助各个部门的救助对象,人情救助、关系救助、重复救助很难避免,救助的公平性常常受到质疑,“现在不同了,救助谁,怎样救助,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看困难家庭的综合贫困指数”。
在济南龙门村,村长刘延新说,村里的会计是困难家庭的信息采集员,他们将采集的最困难群众的信息在村里进行7天公示,村民若无异议就会上报到镇,镇派人现场核实后最终报到政府的救助信息资源库。
李蓉芳介绍说,贫困指数是动态的,受助者经济状况发生好转后,他的贫困指数就会下降并退出被救助范围,而更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又会自动生成,防止重复救助现象的发生。
中共济南历城区委书记李胜利表示,该区探讨的“贫困救助闹铃”已延伸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众多领域,大病救助、零就业家庭救助、因灾返贫救助、惠老补贴都实行了“一户一卡一策”的全程跟踪。
李胜利说,透过对“贫困救助闹铃”的探索,当地最困难群体享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且公开公平公正地解决这一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老百姓才不会骂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