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失独老人窝头腌菜度日 不敢奢想未来

2013年01月08日 15:46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核心提示:1月7日,《北方新报》第七届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正式启动。本届活动,记者走进了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二份子乡南苏计村的3个家庭。在南苏计村,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五保户老人。他们没有儿女的陪伴,没有承欢膝下的幸福,他们有的,只是风烛残年之时的孤独终老。近日,记者走进了南苏计村五保户老人李太保的家中,近距离感受了他们的生活。

  午饭是窝头烂腌菜

  数九寒天,南苏计村的积雪并未消融,踏着村民们走出的一条羊肠小道,记者来到了李太保的家中。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十分简陋。一盘大炕、一条木凳、一个火炉,屋里显得很空荡,角落里一台老式电视机落满灰尘,因为怕浪费电,老两口已经很久没打开过它了。李太保刚刚和老伴儿吃完午饭,几个玉米面窝头,一小碟烂腌菜。

  李太保今年76岁,耳不聋、眼不花,身体还算硬朗,他与80岁的老伴儿马娥女相依为命。他们没有儿女,没有收入,只有老两口艰难度日。年纪大了,李太保和马娥女丧失了劳动能力,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李太保领到了每年2000多元的低保金,这是他们老两口一年的生活费。现在老两口住的房子,还是前几年村里出钱给盖的。当时,李太保居住的窑洞因为墙体出现裂缝,变成了危房,考虑到两位老人的情况,村委会出资为李太保盖起了新房子。

  吃过午饭,马娥女出去串门了。无聊的李太保又拿起了家中那台古董收音机。这个“方匣子”帮李太保解闷,他一直舍不得扔。他摆弄了半天,收音机里始终发出“刺刺”的杂音,李太保有些失望。他将收音机小心翼翼地放在炕上,又随手拿起了窗台上的一副旧扑克……

  迟来的老伴儿

  李太保是山西左云人,1948年,他逃荒要饭来到武川,并在这里定居下来。养猪、放羊是李太保维持生计的手段。当年,在南苏计村,李太保是村里有名的“老光棍”。因为他的家庭成分不好,找对象成了难题。单身汉的生活,让李太保觉得孤单、无助、无可奈何。直到40多岁,经人牵线,李太保认识了寡居的马娥女。马娥女比李太保大4岁,前夫去世后,一人艰难度日。马娥女勤劳贤惠,李太保对她很满意,两个人很快组建了家庭。至此,李太保才真正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有了家,感觉就是不一样。以前每天干活儿回来,家里总是冷冷清清,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衣服烂了就凑合穿。现在有了老伴儿,我们相互还能有个照应,现在我们都老啦,保不准哪天就不行了,还是身边有个人好啊!”

  李太保说着,眼睛笑成了一条缝。结婚后,李太保每天外出劳作、放羊,马娥女操持家务的同时,也会帮李太保干些农活。收成一年好,一年坏,收入不算高,刚够维持生活。日子虽然过的清苦,但是老两口却十分满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马娥女嫁过来后,一直没能生育。据村里的干部说,马娥女曾经生过一个孩子,改嫁后,孩子很少与她来往,几年见不上一面。

  儿女成群、承欢膝下的幸福景象,对于李太保来说,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袜子补丁摞补丁

  因为怕冷,即便是在家中,李太保也一直戴着帽子。李太保的这个帽子很有特色,是几十年前的那种军帽,拆去了帽檐,只剩一个圆圆的“瓜壳”。由于戴得年长了,帽子的布里子已经磨出了好几个洞,李太保把报纸剪小,垫了进去。“这样戴上能暖和点。”李太保一边往帽子里垫报纸,一边说着。

  正午时分,阳光照进家中,可是,这个不大的房子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记者上前摸了摸,炉筒是凉的,炉子里早已没有了火星。“只要不太冷,我们一般不生炉子。要是烧煤,一个冬天就得花1000多块钱呢。”为了节省,李太保和老伴儿不舍得烧煤,现在用来取暖的,是拾来的马粪和牛粪。去年天气暖和的时候,李太保和马娥女没事就上外面拾粪,储备冬天用。现在,就连这些,李太保都不太舍得烧了,因为数量有限,一旦烧完了,就得烧煤,而现在的煤炭价格,实在是让这老两口望而却步。李太保脚上穿的袜子,已经是补丁摞补丁了,而他出门时穿的羊皮袄,更是30多年前的衣服。每到冬天,马娥女就会给老伴儿把这件陪伴了多年的羊皮袄拿出来。

  羽绒服是什么?李太保从来没听说过。“羊皮袄穿着暖和,挡风!”宛如一个心爱的物件,李太保用手摩挲着旧得已经发亮的羊皮袄。

  肉食、新鲜蔬菜,对于李太保和马娥女来说,是过年过节时的大餐。村里没有副食店,挤出的一点钱想要买到这些东西,也只能等到小贩上门。平常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面窝窝头,有时候也蒸点白面馒头,或者玉米面糊糊、拌疙瘩汤,简单而粗糙。“岁数大了,吃得太多不好消化,还是少吃点舒服。”在他看来,只要能吃饱不饿肚子就行。

  尽管如此,李太保和马娥女面对生活非常乐观,他们懂得感恩:“我们得感谢政府给我们盖了新房子,每年还能吃低保,不然我们早就没法过了。”

  不敢奢想未来

  对于粗茶淡饭的生活,李太保和马娥女似乎已经习惯。而对于自己和老伴儿的未来,李太保从来不敢奢望。

  去年春天,李太保在村里子拾粪时,突然觉得心脏难受。他去村卫生所买药吃上,却还是未能缓解。情急之下,马娥女托人找到了李太保在武川县城里居住的侄女儿,侄女儿将李太保接到了县城,在县医院接受了治疗。输了一个星期液之后,李太保被送回了家中。

  “侄女儿也得照顾一家老小,不能光顾着我,我的病也不算严重。不难受,就回家呗。”不愿打扰侄女儿生活的李太保主动要求回到了家。他把自己吃的药拿出来给记者看,是一些缓解、治疗心脏病的基本药物,价格虽然不贵,但是却让李太保觉得钱花得心疼。他这一病,让本来拮据的生活显得更加捉襟见肘。马娥女也患有冠心病,家中需常备药物,这无疑成为这个家又一个负担。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是无儿无女的李太保和马娥女,显然无法达成这个心愿。“没人送终,又有啥办法呢,就这样过哇!”李太保的心中有太多的无奈与酸楚,对于自己和老伴儿的未来又有着太多的不确定……

  记者手记

  高龄老人孤寂的生活让人心痛,而李太保只是南苏计村五保户老人中的一位。没有儿女照顾的老人们逐渐丧失劳动能力,贫寒多病又寂寞孤单。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使这些坚强的老人知道,贫穷并不是他们所害怕和担心的,没有亲人在身边的凄凉和心酸,才是老人们心中最大的痛。这些老人的生活现状让我们想起自己的祖辈和父辈。在物质贫乏的条件下,在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这些老人心中最大愿望就是能过着吃饱、穿暖的生活,平安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北方新报 记者 杜磊)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