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上海“柔性救助”助流浪者度严冬
中新社上海1月10日电 题:上海“柔性救助”助流浪者度严冬
中新社记者 宗晨亮
在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简陋房间中,记者见到了已经在上海市救助站生活了近两月的越南少女李默彩(音译)。她此时正与另两位来自缅甸的未成年少女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聊天。
这个被“朋友”骗到异国他乡的女孩,在即将流浪街头的时候被上海警方送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尽管救助站的生活谈不上丰富多彩,但她用生硬的汉语笑着告诉记者:“每天看电视、睡觉、吃饭,(生活)很好。”上海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她们很快就可以踏上回家的旅途。
而此时此刻在室外,时值三九严寒的上海正在经历着28年来最“冻人”的一个冬天。上海市救助站的20辆救助车正在申城所有区县街头不间断地巡逻,确保像李默彩这样的流浪无着人员能够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上海市救助站副站长刘德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冬上海全市迄今已经救助了3796人次,比去年同期曾加了近10%。受助者明显增长是因为今年冬天冷得比较早、也比较严重,所以上海加大了救助力度。
为了确保救助街头流浪者“一个都不能少”,上海今冬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调动志愿者、社工、环卫工与出租车司机等一起寻找流浪者,为他们及时提供帮助。
记者遇到的多数受助者都是盲目来沪寻找工作的异乡人。山东大汉万川江明天就可以踏上回家的火车,他告诉记者:“老家农闲了想找点活干,没想到找不到活。现在天这么冷,在街头一定要冻死了。这边免费给我们吃饭、睡觉,心里十分感激。”当记者问他今后是否还会来上海找工作时,他连忙摇头笑道:“不会来了,像我这种年龄找不到工作了。”
并非所有流浪者都像万川江一样积极接受救助,上海街头还有不少“职业乞丐”拒绝接受救助。刘德才告诉记者,上海街头流浪人员中大约15%为“职业乞丐”,尽管他们消极对待救助,上海市救助站依然秉持“柔性救助”的原则,为他们提供衣物和食品。据悉,今冬上海市救助站已经发放被子、大衣等衣物接近450套。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还有一些流浪者将救助站视为“免费旅馆”长期居住。新年伊始,一则一男子半年跑50家救助站的消息备受国人关注,上海市救助站站长周政告诉记者,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他介绍道:中国《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但目前在上海市救助站就住着十余位超过这一期限的受助者。
“有的受助者不愿离开上海,又不愿在街头露宿,所以反复进出救助站。还有因为火车票暂时买不到,所以救助时间超过了10天。”周政表示,“上海市救助站采取‘柔性救助’的政策,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救助时间。尤其是在寒冬季节里,我们不会把弱势群体赶上街头,因为救助站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