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质疑地球一小时活动无用论:过分实用主义

2013年03月26日 15:06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走进“有用”之外的新境界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无用”,深层次看却“有用”;短期内“没用”,长远来看却“很有用”;本身“无用”,其内涵或外延却“非常有用”。

  这两天,“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民众间引发争议。“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项倡议,希望人们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时30分到9时30分熄灯,以此激发人们的环保责任感。今年3月23日的8时30分到9时30分,从武汉黄鹤楼到上海东方明珠,从台北101到香港天际100观景台,中国各地多个标志性建筑熄灯一小时,共有127个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

  随后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首先是南京,当日当地遭遇用电量不降反升的尴尬,有人主张“熄灯无用”。某知名科普网站又刊文称,“熄灯一小时减少电耗微乎其微”。甚至还有人称同时熄灯对电网有损害(已被证伪),其共同指向是熄灯一小时没有什么用,大可不必劳师动众地去做这无用的事。真是这样吗?“地球一小时”活动追求的,显然不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省多少电,而是为了倡导一种低碳环保的理念,达成全民环保的共识,培养人们节约能源的自觉。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就发现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和示范意义。“无用”实际上有用,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一些人之所以厘不清,是因为他们往往习惯于用极端的实用主义思维去量化一切。

  当下社会确实存在一种极端实用主义的思维,具体表现为凡事不顾其他,只问“是否有用”。有用就是好的,没有用就是不好的,而且这种“有用”或“无用”的判定,完全取决于急功近利式的价值量化。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样一些现象:读书只读“有用”的书,教辅类书籍、考试类、成功学书籍热卖,经史子集、文学精品倘若不被集纳到“必读书目”之中,就鲜有人问津;交友只交“有用”的朋友,凡是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就结交,凡是不能为我所用的就寡于联系;政绩只看GDP之类可以量化的眼前政绩,对不可量化的工作不上心……此种过分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扼杀着人的情怀和社会的活力。

  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庄子就对类似现象有过批评,他在《人世间》中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事实上无用之用,有时来的更加深刻。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无用”,深层次看却“有用”;短期内“没用”,长远来看却“很有用”;本身“无用”,其内涵或外延却“非常有用”。

  长沙一个女孩不慎掉进了无盖下水道,市民纷纷点蜡烛为她祈福。这样做虽然对拯救女孩的生命“无用”,但却在无形中促成守望相助、关怀他人的世风;读杂书能开阔视野心胸,交不同的朋友能相互传递情谊,注重看不见的政绩能带来长效的发展,适时做一些于升官、发财、成名“无用”的事,能让人摆脱功利,清新豁达。

  我们不妨多做点“无用”的事,不争权夺利,不沽名钓誉,不锱铢必较,与人为善、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追逐“有用”之外的另一番高远境界。(李思辉)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