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危机呼唤公益生态葬 传统观念未改新方式遇冷
墓地危机呼唤公益生态葬
880元,就能办理一场体面的公益生态葬。昨天,本市卫家角息园举行“普爱苑”公益生态葬,16位逝者的骨灰采用了这种葬式。
“普爱苑”发起于2008年,是可循环使用土地的公益生态葬式。逝者骨灰存放在可降解的骨灰坛中入土安葬,每坛占地仅0.04平方米;半年后,骨灰坛自然降解;10年后,大花坛下的土地将循环使用。入葬“普爱苑”的逝者姓名被镌刻在统一石碑上,以便亲人祭奠。如今这种葬式已扩容至全市9个区县的11家墓园。
去年,市文明办公布的41个窗口行业社会公众满意评价调查表明,公益生态葬成为“最受公众欢迎的十大亮点服务项目”之一。但目前,只有2000多户逝者家属选择“普爱苑”这种葬式。眼下,一块墓地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很多市民都在大呼“天价”。但对几百、几千元的花坛葬、壁葬等各种节地生态葬式却又不屑一顾。一边是不断占地吞绿的传统公墓,另一边是经济环保的公益低碳葬式,为什么大多数人仍愿意选择前者?
土地资源正日趋紧张,本市44家经营性公墓共有土地7000余亩,已经使用的约为5000亩。从2008年起,沪上各墓园的传统骨灰墓葬占地已限制在双穴每座1平方米以内;同时,各墓园大力推进各种公益生态葬式。目前,本市公益生态葬式有四种,一种是政府给予补贴的海葬;第二种是针对特殊群体的免费入葬;第三种是低于成本收费的生态葬;最后一种是按成本收费的公益性壁葬。
崇明某墓园的营销企划部负责人吴伟敏认为,“生态葬遇冷的最大原因,就是大家的传统殡葬观念没有转变,认为公益生态葬式与传统的丧葬习俗相比,过于简陋,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王宏阶告诉记者,“我们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营造与时俱进的、现代文明的墓葬形式。事实上,公益性生态葬以鲜花和草坪替代墓碑,象征着精神的延续,更符合‘入土为安’的传统,也更能体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记者 周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