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监犯描绘“中国梦”:我是服刑人员 我也有梦
省女子监狱在学习“感动中国梦”板报。赵琦玉 摄
“我是一名服刑人员,但我也有梦”“我不能再这样为了改造而改造,我要为我的梦定下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这是广东省女子监狱“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中,女监犯笔下的“中国梦”。
说个人:
“我要回去做你的好妈妈”
“作为一名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曾经我似乎失去了谈论梦想的资格。”女子监狱七监区的监犯李米在征文《中国梦,我的梦》中写道。
今年35岁的李米上世纪末毕业于南方一所名牌大学的金融系。大学一毕业,李米就和当民警的丈夫结婚,并且在23岁的时候生下了儿子。
家境优越、生活无忧,李米却在顺境时走了弯路——2006年因高额利息拆解诈骗2000多万元被判无期徒刑。而诈骗的初衷竟然是为了买名牌!
“一开始朋友送给我一双名牌鞋,我觉得鞋子需要名牌包包搭配,有了鞋包,又想有辆名牌车。”李米说。大学时去华尔街做投资的梦想被名牌的光芒所遮挡,而法槌却将李米的膨胀欲望狠狠击碎——“再回头,那都只是一堆皮革。”
“我突然意识到,我急迫需要制定自己的一套计划,为我的梦定下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如今,减了两次刑的李米还有12年的余刑,而她的服刑心态也从一开始的抗拒变得积极——从不敢造梦,到勇敢追梦。
“有一次孩子来看我,她问我,妈妈你是好人吗?我想要一个好妈妈。”李米哽咽,接着说,“我给他写了一封信,我告诉他,妈妈会改好的,我要回去做你的好妈妈。”
“这就是我的梦想。”李米用手背扫了下眼泪。
论家国:
“民族复兴的梦想仍继续”
见到陈西的时候,穿着蓝色的表演服、58岁的她刚从文艺表演上跳完一曲《劲马奔驰保边疆》。“为了早获自由,与13亿中国人一起,为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要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在改造生活中,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走好自己脚下的路。”陈西在征文里如是说。
2011年,陈西脱下了法袍,因受贿200万元锒铛入狱,刑期15年。
从自称“别人眼中‘最难请的局长’”到阶下囚,陈西认为“自己立场不稳,一时失足做了错事,但是并不是骨子里坏透了。”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写一部长篇小说。”1993年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的陈西将时间、精力放到了工作上,当作家的梦想暂时被搁置。
在监狱里有了更多时间看书、学习国学精粹,陈西长篇小说的主题也定下来了。“主题就是客家妇女。从奶奶、妈妈、我,再到下一代,客家妇女保持着勤劳、忠实、诚信的美德,而且在艰难现实中越挫越勇。”在陈西看来,客家妇女的奋斗历程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狱警的梦:
“让服刑人员得到转变”
自称“监狱二代”的女狱警彭警官是监狱最年轻的监区教导员,高墙内不少顽危犯的心结正是在她手中解开。
21岁的女监犯黄林曾经被视为“怪人”——有严重自残倾向的她只要看到自己流血就会异常兴奋。
多次和黄林聊天,彭警官才找到“扭曲”行为下的悲惨经历——黄林的父亲靠捡破烂维持生活,黄林的母亲是哑巴。从小,黄林的父亲经常对黄林和妻子实施暴力,打到出血才肯收手。一直以来黄林背负着严重的心灵创伤,无法释怀。
最后,彭警官为黄林制定了一整套的创伤治疗方案,为她换岗、安排体育活动和兴趣班,并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每到过年,监狱会给每个小组发绿色植物,我们将这些小花小草交给黄林去打理,让她接触美的东西,把心中不美的都慢慢纾解。”
从看到警官就结巴、发抖到能够自如地和周围的人沟通,黄林的变化缓慢却明显。有一天,黄林告诉彭警官,自己出狱后想要走服装设计的路子。
彭警官也有自己的梦想。“让更多的服刑人员读懂自己、得到转变是我们一直以来最朴实的梦想。”
(文中李米、陈西、黄林皆为化名)(记者/赵琦玉 通讯员/尹华飞 阚淼 李鹤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