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留守儿童的“六一”心愿:“想见爸爸妈妈一面”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6月01日 0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留守儿童盼家人团聚 懂事孩子感谢父母辛劳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杨霜将儿童节和老师的合影作为给远在山东的父母的礼物 苗志勇 摄 摄

   六一儿童节策划:9岁留守儿童的“六一”心愿

   留守儿童肖旭婷:我将来一定要多陪陪爸爸妈妈

   12岁女孩杨霜最大心愿:天天能和父母在一起

  中新网6月1日电 题:留守儿童的“六一”心愿:“想见爸爸妈妈一面”

  中新网记者 张培坚 周小云 鲍光翔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吗?”

  “我想和爸爸妈妈过,可是他们在很远的地方。”

  “只想每天都能吃妈妈做的菜,每天都能听到爸爸讲的故事。”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这是几个不同地方的留守儿童,在属于他们的节日里,许下的心愿。

  近年来,在全国各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一年中能见到父母的次数非常有限,只能靠电话联系。

  中新网记者在走访中,记录下很多留守儿童的“六一”心愿——那就是:“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因为和父母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人身安全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爱的缺失”,可能造成一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留守儿童难见父母面 多靠电话与父母联系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吗?工作顺利吗?是不是又晒黑了?我真的真的好想您们……”5月30日,贵州五年级学生黄大芬向中新网记者念起她写的“家信”,念完第一句就抽泣起来。

  这封“家信”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乡中心完小布置的一篇作文,要求孩子们在“六一”儿童节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黄大芬在作文里倾诉的更多是“思念”,因为黄大芬的父母在江西打工,每年只在过春节时才能见上一面。

  贵州黔南州惠水县打引乡第一小学苗族小姑娘莫朝英的父母在她不到两岁时就出去打工了。过年的时候也只有爸爸回来,妈妈很少回来。“和他们通电话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想哭。”12岁的莫朝英说。

  在打引乡,和莫朝英一样的留守儿童有466名,占到了在校生总数的66%。

  像黄大芬、莫朝英这样的孩子在中国各地还有很多,他们的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由于路途遥远,一年中一般只有春节才能见一次,平时只能依靠电话和父母联系。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六年级一班的杨霜,父母在她7岁时就外出打工了,5年来她就跟爷爷奶奶过。“我和爸爸妈妈经常通电话,一般都是课余和晚上睡觉前,她们很爱我!”小杨霜掏出手机说,父母为了方便联系她,去年就特意给她买一部手机。

  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对于13岁的申书豪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他说:时常半年才能见一面的父母,是他最熟悉、最牵挂的“陌生人”。

  老家在河南漯河农村的申书豪,父母常年在外省跑车。“有父母管着”在其他伙伴看来是一种束缚,但是在申书豪眼中,这反而是令人羡慕的。“伙伴们不愿被父母管教,但是我很羡慕。”坐在凳子上的申书豪低头轻声说。

  和别的留守儿童一样,申书豪也靠电话和父母联系。但是冰冷的电话、重复的话语,已经承载不了日渐失落的亲情。

  “平时给父母通电话,说的最多的就是学习成绩如何、什么时间回来?”电话里重复的话语,让经常见不到父母的申书豪渐渐变得不再对父母倾诉心里话,不再对着电话撒娇。

  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申书豪说,“习惯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