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儿童伤害干预项目试点 让留守儿童远离危险
直播现场 记者 杨继红摄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张曼玉在崇仁探访项目实施成效(资料图)
给水井加防护网 记者 张 雪、肖 蓓摄
暑假又到了,孩子们的安全再次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家庭温暖、父母关爱,缺少应有的看护和监管,他们的人身安全令人担忧:6月26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生米镇文青村的一家三名留守儿童不幸溺亡:6月14日,鄱阳县一女孩被竹签扎伤眼球,虽经救治眼球仍难以恢复……我省留守儿童总数达258万人。近年来,为降低儿童死亡率,减少儿童伤害,我省分别在抚州崇仁县和上饶、赣州开展江西省儿童伤害干预项目试点。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地方儿童伤害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嘉 宾:黄海燕 省妇联副主席
刘 琴 南昌市妇联儿童部部长
袁 冬 崇仁县妇联主席
彭路萍 爱心妈妈代表
甘红兰 爱心妈妈代表
执行策划:记者 张 雪
主 持 人:记者 肖 蓓
溺水是儿童伤害死亡首要原因
主持人:上个月,一场赣沪两地联袂“极限救援”,为眼睛受伤的鄱阳女孩千里就医开辟生命通道的新闻,让我们记忆犹新。人们为热心人士的关爱所感动,同时也为孩子的眼睛最终难以恢复而惋惜。我们也在反思,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
黄海燕:2005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省儿童伤害的流行水平、相关危险因素做了全面调查,共调查了98个县(市、区)中的250个街道、乡镇10万户家庭,调查家庭成员31万人,儿童9万人。
调查结果表明,我省0-17岁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5.66%,溺水、道路交通伤害、跌伤和动物致伤是儿童伤害死亡、残疾发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溺水在儿童伤害死因构成中位居首位,占68%。调查结果还表明,对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尚未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公众对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儿童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等活动场所内导致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随处可见,社会普遍认为儿童伤害是意外事件,对儿童伤害可防可控的认识较为模糊。
2007年至201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我省崇仁县开展探索以预防儿童溺水为重点的伤害综合性干预试点实验,希望为制定国家政策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生存和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最终实现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目标。
伤害干预让儿童伤害率降至9.58%
镜头一:与城市相对封闭环境不同,农村有较多的池塘水沟、农药农具、散养的家畜等,父母外出务工对小孩看管不严,都使得农村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增大。今年60岁的李贺兰是崇仁县塘边村村民。两年前,他的孙子被自家的狗咬伤。从此,他就成了村里的安全督导员。每年寒暑假,他都走村串户,提醒村民看护好孩子,宣传儿童安全知识。现在,崇仁县有很多这样的安全督导员,有村干部、普通家长,还有很多热心人。
镜头二:崇仁县马鞍镇是连接丰城、乐安、永丰的交通枢纽,交通隐患多。为保证儿童安全,全镇中小学在校园两旁前后50米处设置了减速带,在交通路口和铁路、公路沿线设置了警示标志,铁路沿线的自然村组织了护路巡逻队。6月底,记者在马鞍中学看到,为防止意外发生,学校所有栏杆加高至110厘米,校内一处水塘周围也种植了灌木,以防学生靠近。校长告诉记者,校门口的道路上设置了斑马线,安装了减震带,同时校门内退20米。采取这些措施后,学校基本没有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黄海燕:崇仁县是除北京外全国第二个儿童伤害干预项目试点地,也是该项目在农村实施的第一个试点县。2007年干预前,项目乡镇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达21.6%,干预后,发生率为9.58%,降了12.02%;农村儿童溺水死亡、烧烫伤残、雷击伤亡、动物咬伤的事件呈明显下降趋势。这说明儿童伤害干预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袁冬:儿童伤害干预项目选择在崇仁县河道、池塘密布的孙坊镇,公路、铁路交通要地马鞍镇和山道崎岖、多雷击的三山乡实施。为消除儿童安全隐患,崇仁县因地制宜对项目实施地的环境进行改造。
孙坊镇针对境内河道、池塘、中小型水库多的情况,安装家庭护栏,预防儿童溺水。同时,各村池塘围起木桩护栏,对积水坑实施填埋,目前该镇家庭栅栏设置率达98﹪以上。与家长聊天,他们也能列举出保护儿童应注意的细节。
马鞍镇处于连接丰城、乐安、永丰的交通枢纽地带,向乐线铁路和几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交通隐患多。为保证儿童安全,全镇中小学在校园前后50米处设置减速带,在交通路口和铁路、公路沿线设置警示标志;铁路沿线的自然村组织了护路巡逻队。有些村镇铁路道口无人看管,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努力争取到资金,有关部门在铁路道口架设了一座铁路桥,两个村2000多名孩子的出行安全有了保障。
各项目乡镇中小学还利用暑假,让学生以文字、图片等方式,找出家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800余处。这项活动,不仅“揪”出了安全隐患盲点,也让少年儿童学习了安全知识。
其实,我们在硬件上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关键在于监护人提高儿童安全保护意识。为此,我们通过宣传册、家长课堂等形式,普及村民甚至孩子的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我们的努力收到了成效,比如,现在许多村民自发在家里围起围栏,防止家里的狗咬伤孩子。
主持人:2012年4月,影星张曼玉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身份走进崇仁,探访儿童伤害干预项目的实施成效,并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预防儿童伤害项目交流会上对江西的做法进行了推介。崇仁的成功对我省儿童伤害干预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有什么启示?
黄海燕:我省是个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比例很高,近几年出现的多起严重溺水事件令人痛心。我省儿童伤害干预项目从2007年起实施,将“加大对儿童伤害干预力度” 首次写入了我省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到2020年要在2010年基础上降低六分之一。
我们在全省各地宣传推广项目经验,取得良好效果。去年,我省新增奉新县、南康市作为省级儿童伤害干预项目试点,并将在今年妇女儿童民生项目工作中增加儿童伤害干预项目县数量,加大儿童伤害干预项目工作力度,造福广大留守儿童。
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天空
主持人:请问我省有多少留守儿童,我们是否对他们的生存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如何?
黄海燕:2012年9月,由省妇联牵头与省教育厅在全省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调查显示,我省农村留守儿童为258万名,留守儿童呈现“三多”特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多;偏僻地区的多;年龄小、低年级的多。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失慰、心理失疏、生活失帮、学习失导、安全失护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省妇联在全省12个县(市、区)开展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从而实现减少留守儿童数量、维护儿童生存发展权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工作目标。在各地已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统筹协调机制、工作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的基础上,省妇联和省教育厅发挥牵头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主持人:对孩子来说,最有安全感的保护者是妈妈。现在,全省有数万名爱心妈妈、代理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撑起爱的天空。
彭路萍:我曾经在安义县见到一名10岁小姑娘,她唯一的亲人——父亲是智障患者。当我们将慰问金送到她父亲手中时,这位父亲面无表情,而懂事的小姑娘则红着眼睛不停地说谢谢。看着父亲麻木、呆滞的眼神和女孩坚强、充满感激的眼神,我们很多爱心妈妈都流下了泪水。我想,这些孩子是多么渴求母爱。他们失去的,社会应该补偿他们。
甘红兰:作为南昌市公安局爱心妈妈志愿者,我在与南昌桑海小学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中,注意到一个男孩,姓骆,自幼父母因煤气中毒双亡,由年迈的外婆抚养,从没有穿过新衣服,没用过新书包,常捡别人的剩笔头。而在近距离交谈中,我发现他的脊柱是弯的,我意识到他的骨骼发育可能有问题。为此,我咨询了骨科专家,专家说这是脊柱侧弯,与长期不良坐卧姿势有关,如果及时锻炼矫正,成年后可避免手术矫正的痛苦。我为他制订了锻炼计划,坚持上门看望,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一年后,他脊柱侧弯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现在,他和正常孩子一样了,越来越自信、开朗,学习有进步。他说,长大以后也要当警察。这些孩子特别需要爱,或许我们做的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刘琴:目前,南昌市已有超过28万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765个,留守儿童家长学校524所,留守儿童托管中心50个,寄宿制中小学校47所。此外,南昌市妇联依靠女企业家协会、女法律工作者联谊会等社会团体,整合了一支巾帼志愿者队伍。积极动员组织老师、女干部、女企业家、女法律工作者充当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巾帼志愿者开展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我们希望这些孩子能更多地体会到妈妈的爱。
主持人:留守儿童的“中国梦”不能少了妈妈的怀抱,而让留守儿童的笑容常在是更多妈妈们的心愿。今年我们推出的“中国梦·巾帼行”活动,再次把孩子的安全提到了新的高度。请问有哪些措施帮助留守儿童来实现他们的“中国梦”?
黄海燕:今年省妇联推出了“中国梦·巾帼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特别为儿童安排的系列活动,包括“放飞中国梦·亲子欢乐行”家庭教育体验行动、“百万春蕾生学雷锋”暨“学习雷锋好少年”评选活动、“留守儿童圆梦行动”等内容,既要保障孩子的安全,同时也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等全面发展。
此外,江西省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今后的五年,是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实现新跨越的重大机遇期。我们相信,在今后五年,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会更加深入人心,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平等权利会得到更有效保障,我省妇女儿童会有一个更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