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父亲带3岁女儿进女厕如厕 被骂“臭流氓”

2013年08月26日 09:3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张滨 画

  爸爸单独带女儿去商场,女儿要上厕所,是带她进男厕还是女厕?很多家长都面临过独自带异性孩子在公共场合如厕的“艰难选择”,也遭遇过不少尴尬。

  家长带异性孩子在公共厕所如厕,到底该依孩子性别,还是家长性别?

  东莞一父亲带女儿商场如厕遭遇尴尬

  家长带异性孩子怎样上公共厕所引热议

  近日,有东莞网友在当地某论坛发帖讲述自己带3岁女儿逛商场,为了让女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他将女儿带入女厕如厕,但一名女士突然对着这名爸爸破口大骂:“臭流氓”、“神经病”……该网帖引发网友热议。

  女儿闹着上厕所

  父亲无奈进女厕

  8月21日,网友陈先生在东莞某论坛中发表《带女儿进女厕结果被骂是臭流氓!请问我这个爸爸做错了吗?》的帖子,讲述自己的尴尬经历。

  8月20日,陈先生带着3岁的女儿去逛商场,女儿突然哭着说要尿尿。

  “本来想进男厕所,但是看见有两名男士进去我犹豫了,女儿已经有性别意识了,万一进去看到那些叔叔站着尿尿,让我怎么解释?她要是有阴影让我情何以堪?”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陈先生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带女儿“勇闯”女厕。

  父女俩在女厕外等了30秒,看到没有女同胞出入,加上女儿不停说:“ 我忍不住了”, 陈先生探头进去看到女厕没人,于是把女儿抱进去,并且让女儿快点尿。可就在给女儿提裤子时,一名女士进厕所了。该女士愣了一下,还没等陈先生解释,就劈头盖脸开骂了,“神经病”、“臭流氓”……

  陈先生被吓得不轻,抱着女儿赶紧溜了。可事后陈先生觉得自己有点委屈,“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该网帖一发出立即被置顶,引爆网友讨论,短短几天内近2万人关注。对于陈先生的做法,网友们各持己见,议论纷纷。

  有网友同情他的遭遇,也有少数网友力挺陈先生的做法,认为他“没错”。不过,多数网友认为陈先生的做法不妥。

  担心孩子不安全

  家长带孩子如厕

  由于担心年幼孩子摔倒、走丢等,不少家长都不放心孩子独自如厕。然而,家长带异性孩子出门(如爸爸带女儿,妈妈带儿子)时,上厕所往往是个难题。

  记者昨日在东莞南城西平一带随机采访了10名独自带儿子逛街的妈妈,她们均表示,曾经带过儿子进女厕所,理由基本上都是“自己不好意思进男厕,而孩子又不会自己上厕所”。

  不过,爸爸带女儿进女厕、妈妈带儿子进男厕的现象非常少见。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家长,他们都表示,虽然把孩子带进与其性别不一致的厕所,不利于其性别观念的形成和成长,但迫于舆论和道德压力,会把孩子带进与家长性别一致的厕所。

  带孩子如厕的各种“囧”

  4岁男孩进女厕被骂哭

  马太太一次独自带着4岁多的儿子逛超市,儿子要上厕所,她不放心儿子独自去男厕,自己又不方便进男厕,于是把儿子带进了女厕所。

  没想到刚进去,一名七八岁的小女孩就揪住儿子的衣服,怒冲冲地朝他吼:“这里是女厕所,你怎么可以进来!”儿子被吓得大哭起来,马太太也很是尴尬,连忙向小女孩及其妈妈解释。

  小姑娘进男厕“囧”坏男同胞

  今年4月的一天,市民莫先生带着5岁的女儿逛超市。突然女儿说要上厕所,无奈之下莫先生将女儿带进了男厕所。

  莫先生说,当时看见有小女孩走进来,几名正欲小便的男士顿时感到很难堪。

  妙龄女如厕遭小男孩“破门”

  市民黄小姐本月初在西平一家连锁餐饮店如厕时,发现小隔间的门锁坏了,不过她觉得这是女厕所,即便有人进来也是女同胞,无所谓。

  然而她刚准备蹲下,门就被推开了,黄小姐抬头一看,发现破门进来的是一名几岁的小男孩,一副天真无邪的笑容冲着自己笑。

  “虽然是个孩子,但毕竟还是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黄女士说。

  专家视角:

  遇特殊情况

  可主动求助

  “这名网友安排女儿去女厕所,本身这个选择是没有错的。”国家心理咨询师、东莞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何欢认为,当孩子已经开始有性别意识的时候,家长就应该为孩子选择与其性别一致的厕所,强化其性别角色。“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妈妈将小男孩带进女厕所,其实长期这样做容易让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意识模糊。”

  不过,何欢也指出,虽然选择是对的,但这名爸爸在技巧上则有很大改善空间。“其实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他完全可以主动向他人求助,比如在厕所门外找位女士帮忙,带女儿上厕所等。”何欢建议,社会也应该对带异性孩子如厕的家长更多的包容和协助,“这也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