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老列”的最后一个春运:坚持到退休很骄傲
中新社石家庄1月23日电 题:三十三年“老列”的最后一个春运
作者 李洋 艾广德
23日10时35分,“北京西-重庆”的K589/K590组列车开始驶动,60岁的列车乘务员芮成本又开始了他的工作,由于在京渝线上坚守服务了33年,芮成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段宝级”列车乘务员。
K589/K590组列车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第一波民工潮背景下开通的。1978年后,被市场经济鼓舞的农民纷纷从大山里走出来,地少人多的川渝地区成为最早一批农民工进城的输出省份。这趟当时叫直快189/190次的绿皮列车,1981年10月正式开通运行,从京广线到郑州向西转陇海线,过焦柳线上的襄阳站向西走襄渝线直至重庆。
1981年10月,京渝线开通后,芮成本就在这趟线上工作,在列车乘务员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他送走的车长就有70余个,收的“徒弟”已有50个,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芮”。
据芮成本回忆,由于189次列车是四川普通百姓走出大山的唯一交通工具,这列火车搭载着无数农村家庭的梦想,车厢就出现过严重超员,每天运送的旅客数以万计,是一趟被称为“农民工专列”的列车。
芮成本说,从最开始的绿皮列车到现在的红色全封闭空调车,近50个小时的行程也已缩短至30个小时,他亲历了这组北京铁路局下辖的首趟入川列车的种种变化,足以证明中国铁路发展的迅速。
“原来的农民兄弟穿着全是补丁的褂子,背着竹筐,拎着被卷,携老小外出北上,现在都换成了新潮的衣服,小背篓也换成了拉杆箱。”芮成本笑着说,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那时的“农民工专列”。
“今年的春节也在车上度过,这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春运。”芮成本说,2014年12月他就要退休了,自己在客运服务的岗位上做了一辈子,一定会坚持到最后。
1992年出生的史亚东也是K589/K590组列车上的一名乘务员,这位90后女孩从列车开始行驶后,就在忙个不停。
史亚东说,K589/590列车依旧运输千万农民工去往城市,“师傅”芮成本常常告诫自己,农民工的乘客更需要温暖,要用心去和他们交流。
丁洁也是芮成本的“徒弟”,在他眼中,芮成本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铁路工作者,就像父亲一样。
“师傅在2013年因为腿骨折才请了一次假,但就休息了一个班,就来工作了,看着他有时候疼痛的样子,我们心里都很难受。”丁洁说,芮成本坚守岗位的忠诚与执着,是所有人学习的楷模。
据石家庄客运段京渝车队重庆六组列车长庞杰介绍,京渝线是石家庄客运段自1981年开行至今担当列车中,运行里程和时间最长、最艰苦的一条线路。
庞杰说,芮成本工作的33年,是京渝线这条铁路见证、改变北京和重庆两地民众生活变迁的33年,更是铁路见证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们文明素质提高的33年。
采访结束时,芮成本告诉记者,他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列车乘务员,但见证了中国铁路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自己感觉很骄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