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同欢庆 共度吉祥年——各地群众喜迎马年新春
大年初一,全国各地群众有的走亲访友,共话亲情,同享天伦;有的依然坚守岗位,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迎接新春佳节,体味生活的幸福,展望美好的未来。
让孩子们在探索中迎新春 上海科技馆与“雪龙”号展开远程对话
31日是大年初一,也是“雪龙”号南极行——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展览向观众开放的第一天。一大早,很多家长就带着孩子蜂拥到上海科技馆参加与中山站科考人员远程对话活动。
在南极过年能看春晚吗?能用微信拜年、“抢红包”吗?面对孩子们的疑问,中山站代理站长胡泽骏耐心地进行解答。
“我们也看春晚,由于和北京时间有三小时时差,我们昨天17时就开始边吃饭边看春晚了,当然,我们也会通过网络拜年,尤其是微信,我们这儿wifi可是免费的。”胡泽骏说。
来自北京的雷雅博虽然刚上幼儿园,但已在畅想自己的科考梦,她问道:“上完幼儿园大班后还要怎么样才能做科考员啊?”
“要读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之后才可以。”或许雷雅博不太理解这个专业的回答,接不下话,干脆唱了一首“新年好”,祝福科考人员新春快乐,引来现场笑声不断。
据介绍,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上海科技馆将定期举行南极视频连线活动。
玩冰戏雪过大年
“滑雪、滑冰、放鞭炮,东北的年味确实浓!”来自河南的张涛今年在长春亲戚家过的这个年令他格外兴奋。“东北真冷!雪雕真美!人们真热情!雪雕精湛的技艺令人印象深刻。”张涛兴奋地对记者说。
记者在长春市南湖公园等多处冰雪游乐场看到,雪滑梯、雪爬犁等娱乐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玩,雪地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吉林省今年推出滑雪健身、温泉养生等旅游产品。其中,长春净月潭打造的雪雕园和延吉市新开发的冰雪世界,填补了该省冬季大规模“冰、雪”雕塑产品的空白。截至目前,吉林省开展滑雪体验的市、县已达27个,建成有一定规模的滑雪场30座。
湖北南水北调移民村欢度第四个春节
对湖北省团风县黄湖社区的居民郭吉军一家来说,这是他们移民之后度过的第四个春节。
记者看到,一栋栋崭新的两三层楼房整齐地排列在从村中间穿过的河道两边。“国泰千般顺,家和万事新”“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老郭和移民新村村民贴在门前的春联,表达着他们对新年的期盼。
2010年4月30日,郭吉军一家和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安阳镇的874户、3721名移民一起,搬迁至湖北团风县,入住这个南水北调最大的移民安置点。
黄湖社区的党总支书记赵久富说,希望将黄湖移民新区打造成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于一体的全国移民第一村。
年糕、守户酒一样都不能少 茶香掀开新生活
天还没亮,海南省三亚市育才镇马脚村黎族村民周玉菊就穿上传统服装,开始准备初一这天要用的糯米酒和年糕。按照习俗,黎族村民家家户户在初一这天早上都要喝守户酒,并在天亮后向猪栏、鸡笼等地方送年糕,希望家畜长得好。喝守户酒是当地黎族过年最重要的一项风俗。家家户户都要拿上自家酿的酒和年糕等食物跟邻居们一起分享。喝到尽兴时,大家唱起黎族歌,跳起黎族舞,为村庄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初一一大早,阵阵茶香就在广西浦北县寨圩镇秋香村弥漫开来。这里的村民们用一种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方式欢度春节——喝早茶。天刚亮,当地村民就烧起开水泡上浓浓的红茶。村民杨全召集家人一起喝早茶。他说,这些老少咸宜的食物让人有富足的感觉,喝着热茶一家人畅快地聊着就有浓浓的年味。
北大仓:彩灯照亮丰收年
记者在位于黑龙江双城市杏山镇的柳庆村看到,这里虽然冰天雪地,但是夜晚灯火通明,当地群众用五彩的灯光点缀村庄。有窗户上闪个不停的大红五角星,有大门上变幻多姿的金黄凤凰,还有雄壮的万马奔腾等各色造型,小村庄被灿烂的灯光照得格外耀眼。
记者发现,村里的小超市热热闹闹,不断进出的农民都来采买鱼肉和青菜。超市老板老刘说,以前冬天农民吃不上新鲜蔬菜,现在城里菜市场有的,小超市里基本全都有,冬季农民也能买到从山东运过来的青菜,生活越来越便利了。
山东泥塑艺人家的“四星报喜”
这个春节,山东高密姜庄镇聂家庄村村民聂臣希“有点忙”。年还没有忙完,订单已经来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的传人,49岁的聂臣希不仅作品行销全国各地,他本人还多次以民间艺人的身份去境外参展。初一中午,老聂和儿子在家门口放了一挂“财神炮”,便开始工作了。
老聂说,政府现在大力扶持民间艺术,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过去一年能卖一两万个泥老虎,现在能卖四五万个。两个月前他和儿子开了家淘宝店,也搭上了“电商化”的潮流。
在老聂的工作台上,记者看到一张“三星报喜”的年画。他说这是他临时赶制的,希望借这张画表达一下自家的“三喜”:一喜是党的政策好,二喜是泥老虎受欢迎,三喜是自家的小作坊越来越兴旺。
记者提醒老聂去年添了小孙子,聂家庄泥塑后继有人也是一大喜事。老聂高兴地点点头,提笔在画上添了一句:“家和万事兴。”
干一行爱一行 坚守岗位也快乐
一大早,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贵阳供电局城北分局运行班班长王冕已经和两位同事赶到110千伏小关变电站。他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对变电站开关、刀闸、电缆等测量温度。
在变电站进行了测量之后,王冕和两位同事顺着山坡向远处的一个山坳走去,王冕对记者说,那里有一座电线铁塔,也是一个重要的测量点。分局里,抢修班班长李劲松和他的5位同事也已经就位,他们大年三十夜里共处理了12起故障,忙到初一凌晨,还没有吃上年夜饭。
在江苏淮安,天色微亮,40岁的尹师傅已经开着公交车行驶在路上。无论是除夕晚上的末班,还是初一清晨的早班,对尹师傅来说都是常事。“既然选择了干这一行,就要爱这行。我在初一的首班公交车上,祝大家在新年里一路平安!”
6时30分,淮海西路上,43岁的环卫工人刘国芬正在清扫路面。刘国芬对记者说,新年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在无锡读大学即将毕业的儿子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城乡差别在缩小 过年选择在增多
河南省许昌县椹涧乡瓦屋刘村的进城打工者刘浩是一名80后,去年他买了一辆二手轿车。有了这辆车他不仅可以“常回家看看”,在大年初一,他还开车带着老婆和8岁的儿子进城看电影,欢度新春佳节。
“像我们80后的打工者长期在城里工作生活,觉得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交通的便利让农村人也能享受到城市便利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刘浩说,一上午他们一家连续看了《爸爸去哪儿》和《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两部电影,中午还吃了一顿孩子最喜欢的麦当劳。
云南东北部宣威市山区的田坝镇土木村,刚满花甲之年的阮学玉家里热闹非凡。让他高兴的是,今年在外地读书的孙子,打工的儿女都赶回家过年了。一大家子十多口人,围着满桌子的可口饭菜,拉家常,聊工作,一屋子的欢声笑语。孩子们跟老人家讲在外面打工、读书的见闻和趣事,感慨祖国和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
“我一年没有回家,回来看到家乡变化太大了,路比以前好走了,冰箱、洗衣机、饮水机……所有这些以前农村看不到的家电,我们家现在都有了。”在外打工的小儿子阮雄德兴奋地说。阮学玉听得乐呵呵地,他说:“你们在外面条件的确要好一些,但我们农村现在跟城里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新年钟声敲响新希望
初一上午,四川雅安市芦山县红军广场,当地群众用热闹欢快的舞蹈迎来了马年的第一天。
一个音箱、两条横幅,就建起了最宽广的舞台;用金属架子搭个棚、桌上摆两面小镜子,就组成了简易的更衣室和化妆间。尽管条件有些简陋,但这并不妨碍歌舞队员们的热情。
秧歌《欢聚一堂》、印度舞《火火火》、藏族舞蹈《扎西德勒》……一个个节目异彩纷呈,演员们表演得认真,观众也看得投入。老人们拿着椅子坐在前面;年幼的娃娃被爸爸扛到肩上;还有很多人拿着相机、手机不停地拍照、录影……
刚从舞台上下来的李术群大姐,今年已经50多岁了,可是那巧手编起的头发、细心描绘的妆容,让她看上去活力十足。李大姐说,在芦山地震中,她家里的房子垮了。虽然如今一家人还住在板房里,但是她觉得家里人快乐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希望将来把房子再修起来!
时近中午,欢快的舞蹈还在继续,还有不少人陆续赶来看演出,小小的红军广场度过了她新年的第一个上午……(记者赵梦卓、许畅、郝同前、谭元斌、郑玮娜、潘强、潘旭、李响、管建涛、白阳、浦超、杨绍功、刘金辉、高敬、王新明)
专题:2014年新春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