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兰州弱势老人乐有“女儿”陪过节
中新社兰州2月6日电 题:兰州弱势老人乐有“女儿”陪过节
作者 崔琳 魏建军
春节假期,甘肃姑娘韩芳娟放弃了回家团圆,留在兰州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照顾李明国一家人。李明国原是一名保安,18年前的一次执勤中,他为了劝架不幸受伤,瘫痪至今,而他父母年事已高,又不识字,全家常年依靠“低保”度日。
记者6日走访李明国家看到,红彤彤的窗花和喜庆的对联,给这套简陋的房屋增添了一些“年味”,韩芳娟正在为李明国做着按摩,并和他的父母聊天。韩芳娟还从家中带来了饺子,这更是让两位老人感概:这是姑娘回“娘家”了,真的很幸福。
李明国的母亲对韩芳娟这个“女儿”充满感激,忆起往事,她泪珠落下。她说,以前的日子很辛苦,都是她自己和老伴照顾儿子,但由于都不识字,办起事来格外费事。三年前,韩芳娟来到家后,老人才将领低保、交水电费等进进出出的大小事全全交予“女儿”韩芳娟处理,“生活算是有了点盼头”。
“在这个岗位上待久了,就会不知不觉地爱上这个活儿。”韩芳娟是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一位“助老服务员”,平日的工作就是每天走访五六个家庭,“没有固定的模式,看到眼里的活都要尽量干好,全凭自己的良知良心”。
韩芳娟坦言,虽然自己也是普通人,每月拿着不到2000元人民币的工资,但相比这些弱势群体却要好很多,“能够奉献爱心,传递爱心就能深深地体会到幸福”。
作为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甘肃“未富先老”的问题十分突出,截至2012年底,当地60周岁以上老年人33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9%,8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24.8万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
兰州市城关区在全国首创虚拟养老院,通过一部热线电话、一个指挥平台、一批加盟企业的有机结合,使老年人不用去养老院,在家便可享受到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养老服务,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现年58岁的张正纲,独自一人居住在兰州城关区贡元巷一带,因患有类风湿,生活不能自理,他也是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之一。谈及“助老服务员”,他能够很快说出四年来所有帮助过他的“新老朋友”的名字,并告诉记者:“今年除夕,他们大多数到我家来,做火锅一起‘团年’,没能来的还通了电话。”
兰州民政虚拟养老院“人人为老养老服务公司”经理李吉航告诉记者,四年前他开始从事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与虚拟养老院一同成长起来的,作为管理人员,他常被“助老服务员”们自掏腰包、东奔西跑的善举所感动,更加坚定了他“服务老人、传递爱心”的信念。
李吉航还说,通过这些年不断地努力,许多老人已经和“助老服务员”建立了深厚感情,将家中的钥匙交予他们,遇到麻烦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给他们打电话。为此,“服务员”们这些年及时抢救了不少病危的老年人,以至于各大医院的医生都觉得他们面熟。
“爸爸从小教育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新春之际,我们没有休息,却在付出中体会着‘幸福年’。”李吉航说。(完)
专题:2014年新春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