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政协委员:加大宣传 让垃圾分类处理走进生活
□资料图片
随着兰州市“两会”的召开,绿色环保问题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黄锦兰、孙志诚、赵建华、赵春燕、康新方、唐浩漩等多位政协委员,向“两会”提交了《关于在我市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和落实》的提案,呼吁相关部门应积极宣传垃圾分类,发挥志愿者的力量进行垃圾分类的推广,吸纳社会资金购置垃圾分类设备,并逐步向整个社会推进。
垃圾分类顾名思义就是把垃圾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相应的归类和处置。目前,我市大街上的垃圾箱大多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式的,基本上做到了分类管理。但是,在居民区就谈不上垃圾分类了,各种垃圾一并进入垃圾箱,送往指定的地点倾倒。记者针对我市垃圾分类现状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薄弱,有的市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
在调查采访中,记者走访了张掖路、庆阳路、静宁路等城区主要道路以及市中心的一些公共场所。在这些街道上,都放置着先进的分类垃圾箱。这种垃圾箱分为两部分,一边用来丢弃可回收垃圾,一边用来丢弃不可回收垃圾。但是经过记者观察,真正将垃圾分类投放的市民非常少。许多不可回收的烟头、烂菜叶等垃圾被扔在可回收的箱桶内,而可回收的广告单、饮料瓶等垃圾却躺在不可回收的箱桶内。
这种现象同样也出现在许多居民生活的小区内。记者在张掖路一小区内看到,小区虽然配备了专门的垃圾清理人员,但整个小区仅有一辆垃圾清运三轮车。不论是垃圾清理人员打扫的垃圾,还是小区居民装袋的生活垃圾,都“一股脑”全部扔进这辆垃圾车。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等到垃圾车装满后,都由环卫部门的垃圾清运车统一拉走,小区生活垃圾并未涉及分类处理。
据了解,我市日产生活垃圾仅城关区就有约1600吨,虽然主要街道大都设置了分类垃圾箱,但除了医疗垃圾、餐厨垃圾被专门收集处理外,其余的生活垃圾仍以混合收集为主,并采用传统的“烧、填、堆”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导致土地被占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导致城区垃圾无法分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副主任王小文看来,这个问题很复杂。“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分类处理经费投入不足,配套机械、设施和场地缺乏,许多像这样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工作。”王小文对记者说,我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面临的困难重重:一方面群众的意识达不到,另一方面政府也没有对此进行宣传和引导,垃圾的处置设施也跟不上。
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不了解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只有很少一部分市民表示,自己能够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要求倒垃圾。大部分市民表示听说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说法,但对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分类处理的意义都不甚了解。还有些市民觉得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太麻烦。“扔个垃圾还要选着扔,太麻烦了。再说小区里也只有一个垃圾台,有的小区没垃圾台,也只有几个垃圾桶,我们想分类也没地方扔。”一些市民这样说。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我们的环境息息相关,如何让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走入市民生活,如何让其常态化?为此黄锦兰、孙志诚、赵建华、赵春燕、康新方、唐浩漩等多位政协委员,在《关于在我市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和落实》的提案中指出,兰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尤其夏天气候凉爽,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圣地。但是在有些居民区内由于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导致蚊蝇孳生,臭气熏天,在某些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市的形象。近年来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垃圾分类工作应该加以重视了,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应做一个规划设计,比如用5年或更长的时间来推进这项工作。同时针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几点建议。
建议一:制定我市垃圾分类的宣传时间,可以用1到2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宣传。宣传的重点可以放到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让大家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建议二:在条件较好的社区,用1到2年的时间试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通过实地推行垃圾分类,总结垃圾分类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为我市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可操作的方案。
建议三:组织愿意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垃圾分类工作做义工的在职或退休人员,发挥大家的特长,让居民为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真正做到兰州是咱家,美化靠大家。
建议四:可以吸纳社会捐款,用于垃圾分类工作的设备购置、宣传活动及设立奖项,鼓励大家为垃圾分类工作积极行动起来。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能做到,但是只要有计划有步骤的一步一步去做,相信我们的市民会积极支持这项工作。虽然目前来看,这是一项比较难做的工作,但是长期做下去,习惯成自然,老百姓感觉到了环保的益处,自然会为环保做贡献。(首席记者葛强 见习记者任凯)
专题:聚焦2014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