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政协委员呼吁关注“非遗”传承人
叶长友剪纸:古八景之河楼远眺兰州
近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活态载体,活跃在非遗保护最基层的“传承人”却依旧面临不少困境。政协委员李俊霞、许芸、张云梅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大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力度的提案》,希望有关部门把对非遗保护的关注聚焦到那些“身怀绝技”的传承人身上。
目前,我市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基地已发挥作用,兰州金城博览园的阮氏刻葫芦、叶长友剪纸和岳云生泥人3个传习所均保持着良好的活态传承,形象的展现了我市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同时,以黄河文化风情周和五泉文化庙会为平台的各类非遗展演活动也蓬勃开展,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费及非遗项目传承人补贴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全部到位。
提案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的现状并不乐观,仍旧存在着后继乏人、无收益等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何家营滚灯,随着仅有的几位老艺人的相继离世,滚灯表演中的部分阵法套路已失传,器乐演奏也失去原有韵味,其原生态的传统型技艺也面临着失传或被改变。同时,很多年事已高的非遗传承人生活窘迫,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身藏技艺的传承失去了基础保障。特别是一些非遗项目没有成功的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家庭作坊式工艺生产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造成生产规模日渐缩小、市场日益萎缩。
政协委员许芸告诉记者:“艺人们无法将传承技艺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来满足基本生活收入,迫于生活压力,一些传承人不得不另寻生计,致使部分技艺和表演无法成为一种职业。目前,只有少数的非遗项目能够做到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兰州刻葫芦和剪纸等,其余大多数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无法依靠其技艺得到稳定的收入,进而影响到项目的传承。”
对此,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要高度重视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和价值,进一步改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地位。同时,希望在向本市首批非遗传承人发放的3600元至4800元不等的政府补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和扩大补贴范围,以使传承人的生活和传承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继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要借鉴和推广青城镇政府将道台狮子等非遗表演项目与加快青城古镇旅游产业开发结合起来的做法,积极引导非遗项目能够与市场相结合。(记者李超)
专题:聚焦2014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