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政协委员:加快石化园区建设 推动绿色产业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与全省经济工作会确定兰州新区要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石化基地的目标,在全方位、全过程、全力以赴服务好大项目的同时,启动新区石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下大力气做好石化产业园区。具体来说,是以兰石化搬迁为契机,做好推动产业延伸、下游产品开发,产业集中和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带动点和增长极这篇大文章,并提出按照“五个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建设好石油化工产业园区,成为拉动新区发展的新亮点和主要增长点。
如何高水平规划建设好新区石油化工产业园区?在正在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上,政协委员牛铮超、陈玉萍、施韶东、翟丽霞、杨耀等联合提交了《关于加快兰州新区石化园区建设打造绿色石化园区的提案》,就此提出四点建议:
建议一: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好产业园区
石化产业的搬迁是发展的大趋势,但在规划设计上一定要高起点、高水平,不仅要考虑产业链的延伸,附加值的提升,还要考虑“三废”的循环利用和区域的合理布局,更要考虑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在设计中要将45平方公里产业园区规划好几个区域,炼化化工区15平方公里、石化新材料区22平方公里、高新技术精细化工产业区8平方公里以及非化工区等,这样便于管理,便于资源共享以及便于“三废”的综合治理等。
规划好园区硬件条件,如园区的路网、电网、通讯网络以及上下水网,特别是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要提前考虑,并使之与园区的发展相配套。
规划好园区共用服务。园区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按照原料供给多元化,产业服务延伸化,配套设施全面化,应急服务到位化,完善物流传输,形成企业相互关联供应配套集中,物流高效传输体系。
严格按照园区发展绿色化的原则来规划和建设,要做好园区绿化、美化工作,建设有吸引力的生态绿色石化园区。
建议二:走高产出低排放发展之路
石化园区要按照高产出、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来设计建设。要选好项目,对于集约型、节约型和高附加值型的项目要优先考虑,而对那些高污染、环评不达标的项目禁止入住园区,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对进驻园区的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项目竣工后,要进行“三同时”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的企业,坚决不允许投产。
建立园区内企业的管理和监控机制,推行“责任关怀”、加强环境监控和应急管理。对那些高耗能,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责令进行改造或控制其发展规模。要加强园区内环保监控工作,确保每天24小时监控。
建议三:开放政务绿色通道
加快级职、编制等审核及其他相关事务的办理,特事特办,快速建立园区的政务机构建设,尽早进入角色,投入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让企业成为主体,市场发挥决定作用。
赋予相应的权利,激发积极性,加快园区建设。在建设初期,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省市两级政府的作用的发挥将决定石化园区建议的成败。同时赋予园区尽可能大的权利,上下共同努力,使石化园区早日建成。
建议四:为石化园区发展提供保障体系
出台政策,完善法律法规的保障体系。省市联动,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央企沟通、争取。保证园区最大限度的获得中央和央企的支持。
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决策咨询提供保障体系。从规划开始,就对石化园区的各项建设进行科学论证,严格审定,重大建设必须经专家委员会审定通过,才能实施。
建立石化园区产业发展基金。由省政府和央企、省直大企业以及兰州市和区内大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兰州新区开发基金。在此基础上,吸纳金融资本、产业投资资本、市场流动资金和国外战略投资,逐步扩大融资规模,争取设立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基金,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成长性好的招商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发行兰州新区发展债券,募集资金,加快石化园区的建设。设立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开发担保公司,服务石化园区开发建设。设立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开发担保公司后,将以往银企两方合作转变为为银行、担保公司、石化企业三方合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尤其是兰石化的积极性,使兰石化、新区石化园区、银行成为命运共同体。(记者赵万山)
专题:聚焦2014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