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七七事变:三七年初日本地图就标北平军力
“六月二十九日,日军即占领北京,从此战争风云弥满全国……战事何时终了尚不可能预料,国家兴亡难以断定。登古塔追古忆今,而生感焉,略述数语可以告后人,作为永久纪念……”
已经无数次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提到“七七”,在众多文物中总会首先想到这张薄薄的、泛着黄色的16开手书,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的今天,请允许本报以这张泛黄的纸为开头,带您走进抗战馆的展品和馆藏,以这一件件文物为载体,穿越77年的岁月,祭奠抗战英烈。
白塔手书
平民的亡国之忧
在抗战馆“七七事变”展区一面墙上,悠远的白塔似乎与周边的枪林弹雨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白塔下的一方小镜框却发出了痛彻人心的呐喊,无声,却情浓。
这份文物是1978年维修白塔寺白塔时在塔顶天盘内的一个夹缝中发现的,署名是罗德俊。
“今年重修此塔,适值中日战争,六月二十九日(1937年8月5日),日军即占领北京,从此战争风云弥满全国,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莫此为甚。枪杀奸掠无所不至,兵民死难者不可胜计。数月之中而日本竟占领华北数省,现战事仍在激烈之中,战事何时终了尚不可能预料,国家兴亡难以断定,登古塔追古忆今,而生感焉,略述数语以告后人,作为永久纪念。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初三日(11月5日) 罗德俊”
如今已经很难再考证这个罗德俊是谁,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纸短情长的148个字。这个藏在白塔之巅的手书在41年后重见天日,留下了一个平民的忧国之心、愤慨之意。时至今日,读来仍旧令人叹息。
日军地图
标注北平军力显蓄谋已久
抗战馆馆藏有一系列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后的日本地图,这些地图上标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所有的军队位置和数量,还标记了所有的机场和飞机数量,充分表明日军对挑起“七七事变”已经蓄谋很久。
在北平地区有“北支诸军约二十五万”
在甘肃地区有“共产军约二十万”
在青海省有“边境军约三十万”
在安徽有“中央军约八十七万”
在四川有“旧东北军约十三万”……
这是1937年1月1日发行的《世界现势国防大地图》上标注的。这张地图是由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理学博士胁水铁五郎监修新潮社发行的,上面中国军队的番号、将领、布防位置及中日各军种、装备对比,都十分详尽,有的还配了图例;地图上还列出列国势力比较,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对比了日、米(美)、英等国的军力。地图上朝鲜、中国台湾已被划入日本版图,中国大陆也纳入日本战略入侵目标,是日本妄图称霸亚洲的确证。
而1937年7月29日东京日日新闻社发行的《北支事变明细图解——日、满、苏、中、蒙关系一览》,地图上的军事布防很清楚,从日本东京到我国各地的飞机用时标注明确,比如东京到北平为七小时,东京到南京为六时二十分。还用不同的颜色说明势力范围,东北三省被合称为“满洲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则被称为“中华民国”。地图一侧,还印有蒋介石、冯玉祥等15人的照片和名字。这张地图的另一个特点是详细标注了中国各大城市及对应的物产、动物等,字迹非常清晰,赤裸裸地展示着日本对中国丰富的农产、矿产资源的野心和掠夺计划。
纪念章
军事训练团血战南苑
抗战馆里展出了两枚硬币大小的纪念章,虽然已经斑驳,却实实在在传递着77年前的记忆,它们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事训练团纪念章和29军军训团颁发的北平南苑抗日纪念章。
第29军军事训练团是宋哲元为培养军事干部而建立的军事学校,成立于1936年6月,1937年1月正式开课,共有学员1500名。军训团不仅学习军事技术,而且参加实战演练,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军于7月28日进攻南苑,驻扎在南苑的军训团学员参加了作战,在突围中伤亡较大。
抗战馆展出的这枚军事训练团纪念章是1938年在军训团毕业时由军训团团长过家芳颁发给学员的。纪念章蓝底,红色的中心,文字是“诚真正平”,外围写着“陆军第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纪念章”,背后的铭文是:“明礼仪 知廉耻 负责任 守纪律”。
“北平南苑抗日纪念章”也是蓝色的底儿红色的字,中间是“军训团”三个字,外围是“北平南苑抗日纪念章 团长孙玉田赠”。此纪念章是特为参加南苑作战的军训团学员所制,1937年8月军训团在固安整训后,由时任团长孙玉田颁发给参加南苑战斗的军训团学员的。
这两枚纪念章的所有者是29军军训团学员赵振标,他随团参加了南苑作战,1986年,赵振标将这两枚珍贵的纪念章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委会。
端砚字帖
佟麟阁的文武之道
全民族抗战爆发时,佟麟阁任第29军副军长,他指挥29军浴血抗战,壮烈殉国,后获国民政府追赠二级陆军上将,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将军20岁时投笔从戎,虽然文化不高但喜好读书,书法造诣较高,佟麟阁深知“文武之道,相须为用,不可偏废”的古训,除军事训练外,还在部队大力提倡书法,用中国的国粹潜移默化地陶冶士兵的情操,素有“儒将”之称。抗战馆展出的这块砚台是1926年佟麟阁将军34岁时夫人彭静智所赠,佟麟阁一直随身携带,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军情紧急,未及带上,留在家中。
这块砚台是佟麟阁夫人托部下从广东端溪带回的端砚,长15厘米,宽8.5厘米,高约6厘米,砚石质地黑润细腻。由于将军属龙,佟夫人让匠人在砚上雕上一条龙,砚台配有一个光漆的随形砚匣。据考证,佟麟阁将军的实物“文革”期间大部分被毁,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字外,只存此砚、帖。1987年佟麟阁之女佟亦非及女婿熊先煜将这块砚台和字帖捐赠给了抗战馆。
嘉奖证书
斯大林颁给中国战士
这是一张缺了一角的“嘉奖证书”,上半部分是斯大林的头像,下半部分是俄文,盖着红色的章。译文大意是“为了保卫我们苏维埃祖国,李思孝同志,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大元帅同志于1945年8月23日命令,为表彰在远东同日本人的战斗中发挥出色的作用,特向远东第一方面军,其中包括您,表示感谢并通令嘉奖。”
这张斑驳的嘉奖令,是中苏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见证。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由3个方向进入东北境内向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全面进攻。在这次战斗中,苏联远东红旗军88旅(抗联教导旅)派出大批指战员参与远东战役先遣小分队,引导苏联远东前线的红军部队向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全面进攻。李思孝就是其中一员。88旅(抗联教导旅)在远东战役中战功卓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表彰在远东战役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特殊作用的李思孝等英雄战士,1945年8月22日,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部派军用飞机接李思孝等同志到远东军区接受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大元帅颁发授予的嘉奖证书。
李思孝1935参加抗联,1942年到苏联,是国际旅的参谋。他获得的这份嘉奖,是苏军援华进行的远东战役的证明,具有国际意义,是中苏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见证。是中国抗联战士得到的由苏军颁发的反抗日本侵略的证明,具有代表性。目前在国内仅此一件,于2010年入藏抗战馆。
委任状
守桥连长守桥牺牲
在抗战馆展出了一张委任状,纸张泛黄,墨迹却依旧清晰:
“陆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委任状第2012号
兹委任孔宪全为本军第三十七师第一百一十旅第二百一十九团第三营第十连连长。”
签署人是军长宋哲元。签署日期是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一日,也就是1935年。孔宪全生于1908年,1928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入第29军,任30师110旅迫击炮班长,1931年任排长,同年获陆海空军行营的委任状。1933年参加了长城抗战。1934年任迫击炮连连长,在训练部评比训练中被评为优秀连长,并获南京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乙种奖状。1935年,任219团3营10连连长,并得此委任状。1936年10月孔宪全连接受守卫卢沟桥任务,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时,孔宪全面对数倍于我方的日军,带领连队与敌人顽强战斗,在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时,中弹牺牲。
这份委任状一直由孔宪全的家人保存,1995年由孔庆娥、胡宗祥捐赠抗战馆。
《卢沟桥大事件》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半个月,7月22日,一本名为《卢沟桥大事件》的小册子出版发行了。这本小册子是上海时事新闻刊行社时事小册子第7册,由张师石主编,书内节选了八一宣言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宣言的部分内容,另有1937年7月北平近郊的形势图。书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华北、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誓死抗敌的二十九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文章。这本书发行后,在当时对于激发爱国热情、鼓励全民抗日起到重要作用,是较早反映卢沟桥事变的出版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最后一个章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表现了广大民众誓死抗敌的决心。2011年入藏抗战馆。
米勒大夫
“回国”惊动朱德聂荣臻林彪
抗日战争期间有不少国际友人援华,抗战馆里3份珍贵文件就是证明。这3份文件是关于汉斯·米勒大夫准备回国时的,涉及了朱德、聂荣臻和林彪。
首先要说的是朱德写的证明书,“米勒大夫自民国二十八年(1939)十月一日起,迄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一日止,在第十八集团军卫生部服务,为少校医官。抗日战争结束后,应米勒大夫本人之请求,准其离职,并对其服务本军,表示感谢。特此证明,希予查照。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为了帮米勒达成回国的计划,朱德和聂荣臻还分别写信给林彪,希望给予帮助。比如朱德用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的红头信纸写信给林彪,说明米勒大夫要经由解放区口岸取道回国,希望林彪设法帮助解决路费问题,尽可能保证其回国的必要经费。信件落款是朱德二字,日期是十一月七日,盖有“朱德之章”。而聂荣臻写给林彪的信是在十二月三十日,用的是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用笺,称因没有美金,给了米勒大夫黄金十两作为路费,请林彪帮忙接洽。
汉斯·米勒1939年9月,经廖承志和爱泼斯坦介绍到延安,并将国外援助中国抗战的600箱医药用品和1辆大型救护车送往延安。在延安,他参加了八路军。抗战胜利后,汉斯·米勒准备回国,后因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未能成行。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记者 孙颖 图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提供)
专题: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