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蜥蜴预警行为不会用肢体语言传递
中新网成都10月15日电 (记者 胡敏)弱肉强食的自然界,逼迫不同的动物建立各自的“预警系统”,以躲避天敌,动物如何预警历来也吸引生物科学家们的研究。15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就公布了一项关于青海沙蜥的研究,该研究揭示无论是雌性沙蜥,还是雄性沙蜥,都不会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预警信息。
动物预警行为,是对风险和代价的权衡,预警行为发生越早,因为预警而导致的繁殖和捕食代价越大,而因天敌捕食而造成的风险越低,反之,则预警代价越低,风险越高。
在天敌确定情况下,动物的体色、耐力、速度、以及性别对动物的预警行为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雄性比雌性的速度快,耐力强,因此在预警过程中雄性可能比雌性反应更慢,然而,预警行为、耐力、速度和性比之间的联系在脊椎动物中研究还很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傅金钟研究团组齐银博士以青海沙蜥为研究模型,探讨了动物速度、耐力和性对动物预警行为的影响,预警行为通过肢体语言、预警距离、逃跑距离以及逃跑过程中是否入洞来衡量。结果表明: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都不会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预警信息。雌雄个体的预警距离没有差异,预警距离和速度以及耐力也没联系。
该项研究还揭示,从逃跑距离来看,雄性青海沙蜥比雌性逃跑距离更远,但逃跑距离和速度耐力没有联系,这也表明两性异型不明显的物种,两性个体在预警行为方面可能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
目前,该研究已与近期发表于国际行为学著名刊物《行为生态学和生物社会学》(BehavioralEcologyandSociobiology)(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