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观景台台阶5米宽度遭疑 “要命”台阶太窄?
▲昨晚在事发地周边所有进出陈毅广场的路段,民警手挽手筑起人墙限制人流 摄/法制晚报记者 吴海浪
▲今天上午,事发地一切恢复正常,随着元旦假期临近结束,外滩的人流明显减少 摄/法制晚报记者 吴海浪
法制晚报讯(记者 钱业 范博韬)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件,距今已过去36个小时。虽然事发现场已被清理干净,但前往外滩的游客仍然很多。昨天午夜,事发整整24小时之际,有市民冒着零下1℃的低温,到现场献花默哀。
为避免再次发生事故,上海警方在现场摆上护栏、筑起人墙,以控制人流行进的方向和速度。警方同时公布对M18酒吧的调查结果,称该酒吧抛洒代金券的行为,是在踩踏发生后。
事发后的36小时
事发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
事发当晚,在广场通往观景平台的台阶上,游客被人流裹挟着缓慢向前挪动。平台上的人想下来,广场的人想上去,两个方向的人流在台阶上相撞。有人倒地了,后面的人反应不及踩了上去,后面的人又跟着挤上来。
亲历者小黄回忆,当时只在广场外的中山东一路上看到警察,台阶上并没有布置警力。
应对:500名警力在事发后前往现场,但由于人流密集,民警五到八分钟后才突入核心位置。
12小时后 2015年1月1日11时35分
昨天中午,陈毅广场恢复了人来人往的景象,现场的警戒线已经撤除。台阶上不断有游客通行,平均一级台阶要站15个人左右。
应对:数十辆警车在广场旁的中山东一路一字排开,从广场到观景台隔几米就站着几位警察。当客流形成一定规模后,民警排起人墙维持秩序,疏导人群不要在台阶上停留,向一个方向行进。
19小时后 2015年1月1日18时35分
原定在“上海中心”举行的元旦灯光秀取消了。但夜幕降临后,仍大量市民从南京东路涌向外滩看夜景。
应对:运载着武警的大巴车向外滩集结,武警和交警共同成为交通路口的人墙主力。从南京东路到陈毅广场,行人通过马路时,交警组成人墙,将左右的人流隔开。
同时将从南京东路进入广场和从广场出去的人流分离开。从广场出去的人群只允许从九江路绕行。南京东路地铁站封站,避免两处主要人流交汇。
陈毅广场上也拉起了铁马,事发台阶被隔离,只许下,上行需从南边的阶梯绕行。
36小时后 2015年1月2日11时35分
今天上午,上海气温回升,游客比昨日同时段有增无减,有十几片铁马放在广场中央,但并未展开使用。马路旁有警察执勤,引导车流人流。台阶人流仍较为密集,并且有游客滞留台阶上,中途停下来拍照留念。更多的人集中在陈毅雕塑前,一早就有市民前来祭拜。
应对:上海市黄浦区政府上午通报,黄浦区紧急联系调运800片铁马,布置在外滩观光平台上人流最密集处以及陈毅像前的绿地四周,警方与外滩风景办利用铁马设立专门悼念通道,并安排4名保安队员,做好外滩陈毅广场的现场管理工作。
献花点临时设置消防灭火点,安放灭火器材4组。夜间陈毅广场增派保安队员8人,24小时巡查管理。
事发现场就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边上,广场面积并不大,陈毅的塑像就矗立在广场的东面。正对着陈毅塑像的百米开外,有一道直通外滩观景平台的台阶。台阶分两层,第一层8级,第二层9级,两层之间有一个大约一米半宽的过渡平台。只要走完这17级台阶,就能抵达比广场高约三四米的观景台。
疑问一 台阶够宽吗?
对室外空间来说,0.75平方米之中如果多于一个人,就已经很危险了。即便是在昨天中午时段,每级不到4平方米的台阶上也平均站了15人(0.27平方米/人),远低于上述标准。市民认为,这些宽只有5米的台阶太窄了,应该把观景台下面的一堵长达50米的围墙全部改成台阶。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在2008年5月28日,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已为这整片“外滩滨水区”应对庞大人流做了些许准备。
城市设计方案显示,“规划对现有防汛空箱顶部平台在局部节点以及与坡道衔接的部分适当加宽,以增加人流容量。”但遗憾的是,在改造之前,惨案已经发生。
疑问二 事发时外滩人流量多大?
2013年12月31日,外滩地区的人流量据报道接近30万人。
2014年上海外滩虽没有大型跨年活动,但自发前去观景的群众仍不断增多,一些管制措施却没有及时调整。据新华社报道,此次外滩并没有组织大型的跨年活动,但截至跨年夜8点半左右,外滩的人流量已接近2013年有灯光秀时规模,远远超过预期。
疑问三 为什么警察不配喇叭?
黄浦分局指挥处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蔡立新表示,31日晚人流量超过去年国庆人流量,但是,“没有活动,所以我们没有像去年国庆节那样安排警力。”
警方称,依照警方的设想,分流时他们会将两个警察编成一组,挤进人群,展开强行疏导。但警察也在人群中动弹不了,警察的声音被现场的巨大嘈杂声淹没。有市民表示,在执行这种户外执勤任务时,为什么不能给警察配备一个几十块钱的扩音喇叭。
一段现场视频中,几位小伙子大喊“向后退”,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人流,挽救了数十人的生命。如果在场的500名警察都拿着扩音喇叭进行疏导,其效力一定比这几个小伙子大声叫喊更有用。
专家分析 拥挤时控制后续人流最关键
北京联合大学城市科学系规划专业教授叶盛东认为,踩踏事故是因为人流量瞬间激增导致通行混乱所致。
叶教授告诉记者,从事发现场看,黄浦江观景平台以及中山东一路都是开敞的空间,相对应的,事发地台阶空间收紧,形成了一个瓶颈。上下人流都汇集于此,导致台阶处人流在短时间内激增。
叶教授表示,包括台阶在内的公共设施在设计时都有一定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即便考虑到未来会有人流量的增大,在设计上超过标准,也无法应对如此短时间内,如此数量的人流激增。
因此,叶教授认为,在人流激增并达到拥挤时,最重要的是控制后续人流进入,并尽快疏散已经在场内的人群。而且必须要将进入和退出的人群分开。可以在楼梯设置上下行专用通道,或是只允许一部分人群退出。
从目前所知的情况判断,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上下行人流挤在了一起,哪个方向都前进不得,全都拥挤在楼梯这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使得在单位空间内,人口达到了比较危险的数量。
文/记者 钱业 范博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