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产业成北京城市发展痼疾 政协委员:疏解外迁
复诊人: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任学良
复诊人: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复诊人:市政协委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劳庆芳
低端产业困扰城市发展 委员建言疏解外迁
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低端商贸市场,环境脏乱,人流密集,成了一块让人头疼的城市痼疾,这也是困扰北京城市发展的难题之一。如何推动产业升级,疏解首都城市功能,实现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委员们建议,立法为三地协同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带动整个地区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疏解外迁
谈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学良强调,加快疏解首都核心功能,低端业态产业逐渐迁移是必然趋势,其中政府定位准确是关键问题,“北京到底需要什么要弄清楚,剩下的交给市场调节,政府不要再做万能的政府。”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的内容,任学良表示完全赞同。以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为例,他认为,网络购物日益便利,这种低端商贸产业与其优越地理位置的不相适应更加明显。据任学良了解,仅垃圾处理和安全隐患排除两个方面,动批付出的代价就远大于创造的价值,原因是这类产业不适合聚集,越聚集就越会造成畸形的供需关系,并衍生出诸多隐患。
“当然,政府不能一刀切地说谁出去,而是要从理念、方式等各个方向去引导合理需求,千万别再拉郎配,得让经营者自己选择。”
关键词:立法做保障
连玉明表示,不论是从区域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还是从城市群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区域协同发展都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同一个系统或者体系之内,有统一的部署、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秩序;二是市场在区域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根据市场规律有效配置资源;三是区域内有共同遵守的制度规则,法治理念在区域内得到高度认同。
连玉明认为,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来看,目前不管是由于行政壁垒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系统,还是由于行政主导强于市场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不足,或者是由于制度缺失导致区域协同发展的无序和混乱,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缺乏法治的引领与保障。
连玉明建议,由市人大牵头,加强京津冀三地立法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成立跨区域的立法研究和立法协调机构,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关键领域、重点问题进行立法方面的研究,通过一些关键领域的立法来为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关键词:科技做引擎
劳庆芳和其他民进成员一起,对科技带动京津冀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她表示,科技是建立区域协同发展不可替代的关键要素。“比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是制约京津冀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水资源的极度短缺是三地发展经济必须面对的难题。”劳庆芳说,这就决定三地今后的发展必须摆脱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科技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他任何资源无法替代。
劳庆芳建议,发挥首都科技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引擎作用的基础与动力。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将三地现在的利益分割、互斥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利益互惠、协作竞争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协同发展是众多经济主体包括政府自主选择的结果。只有当经济主体在市场经营中能够感受到协同发展将会带来更大利益的时候,协同发展才能转化为经济主体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协同发展才具有了实现的基础。
■京津冀一体化成绩单
北京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
●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2家
●搭建了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
●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
●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场36个
北京与天津、河北分别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
●北京新机场开工建设
●首钢曹妃甸、张承生态功能区、中关村示范区与滨海新区合作等重点工作取得进展
●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累计设立分支机构1532个
■现状调查
低端服装城引居民抱怨
低端产业一直困扰着北京的城市发展,以大红门服装商贸城为例,由于服装、纺织品批发产业密集、人流量巨大,大红门地区的卫生环境和交通秩序不良已让人头疼多年。北京晨报近日实地探访发现,路面污秽、摩的逆行、抢行和黑车揽活现象普遍存在,“脏乱差”成为周边居民和商户最多的抱怨。
在大红门服装商贸城近1个小时的走访中,记者发现至少三家商场门前的人行道超过1/3的面积被摩托车占据,其间还有大量无照游商吆喝叫卖,嘈杂音响声不绝于耳。尽管路面卫生状况参差不齐,但几乎所有商场之间的狭窄夹道上,均有摩的逆行、抢行和黑车揽活现象。
在大红门商圈经营十余年的商户边先生坦言,很多商户都希望寻得更好的经营环境,但是这里人流量大、市场经营时间长,让不少商户又有些不舍。
在居民们眼中,这样的情景早已成为常态。居民刘先生对于大红门地区的乱象叫苦不迭。“卖菜的、卖小商品的随意摆摊,停车也随意乱来,尤其晚上下班回家,黑摩的直接开上过街天桥,太让人揪心了。”采访临近尾声,他说出了自己的盼望,“什么时候能产业升级,服装市场搬走,这边环境就好了。”
改善
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善,大红门地区已在全市率先启动产业疏解对接,今年,丰台区将结合大红门地区城中村改造,腾退12个市场,未来的大红门将被打造成首都市民生活创新示范区。
据统计,大红门地区有活跃市场45家、24500多商户,升级改造将把为“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服务的功能转移,低端业态市场则要彻底取消。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红门地区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商场市场,将集中成片改造调整,未来5年内,每年将消减10%的市场和10%的商户。大红门将逐步由单一服装服饰、纺织品批发集散地,改为重点发展高端生活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高端商务和配套商务服务业。
(晨报记者 王歧丰 铁瑾/文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摄)
专题:2015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