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赤溪村的幸福嬗变
中新社宁德3月27日电 题:“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赤溪村的幸福嬗变
作者 吕巧琴 叶茂
沿着弯弯曲曲却平平坦坦的水泥公路盘山而上,盘旋20多公里后,一座上书“中国扶贫第一村”七个大字的石碑映入眼帘。车过石碑,福建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就在眼前。
1984年6月间,一封《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来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反映了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22户畲民贫困的生活状况。由此,贫困地区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官方启动全国规模的扶贫工作,赤溪村也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中新社记者近日赴当地采访,只见村道两侧绵延的是一片片茶园和果树,而一栋栋三四层的徽派建筑民居从街头延伸至街尾;九鲤溪和下山溪绕村而过,溪瀑景观奇特,溪水清洌透澈。
赤溪村,这个“中国扶贫第一村”已是一个山环水绕、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
“现在,生态旅游火热,‘农家乐’生意挺好,家里一年可以赚个两三百万元(人民币,下同)。”24岁的畲族姑娘李海燕告诉记者,这对她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30年前的赤溪村是另一番景象:村民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聊起过去的穷苦生活,当地畲民记忆犹新,“以前住的是茅草屋,点煤油灯,吃地瓜配野菜。”
1995年5月,下山溪22户畲民成为福建省第一批“造福工程”实施对象,告别了山上低矮破旧的茅草房,整村迁到处于赤溪村中心地带的砖混结构两层新楼房。此后的20年,12个自然村350多户畲民陆续迁至赤溪行政村所在地,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彻底告别穷山恶水。
“造福工程”的实施,成为赤溪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开始。数据显示,2014年,赤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674元,是1984年166元的70.3倍。
历经30年来的扶贫开发,赤溪村实现了由深山穷村到美丽畲寨的幸福嬗变。官方称,正是生态旅游的开发,让赤溪村走出了一条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个畲家村寨已获评为福建的“省级生态村”,蝴蝶坪、杜氏生态农庄、天韵生态茶庄园、生态峡谷探险、CS基地、竹筏漂流……一个个生态休闲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使赤溪村日益成为宁德市旅游新的聚宝盆。
赤溪村的嬗变,吸引25岁的大学毕业生杜赢去年7月回村当起了农民。“村里几乎每家都种茶,却没加工厂,我觉得是个机会。”他筹集近百万元,创办了村里唯一的茶叶加工厂,白天做白茶加工,晚上处理网络订单,“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赤溪村越来越好,游客会越来越多,今后还想在村里再承包一家餐厅。”李海燕笑着说,这比自己到外面打工强多了。
因为生态美、畲族风情浓,赤溪村的乡村游方兴未艾。依托旅游的发展,赤溪村已经兴办了18家“农家乐”。
村中,畲家茶叶店、畲族小吃、畲家民宿,鳞次栉比。不少畲民还将土地出租或入股农业合作社,自己到旅游公司上班,过上了一手收田租、一手领工资的新生活。
“农闲的时候,我和妻子一起在旅游公司上班;农忙时,就回家管理琯溪蜜柚和茶叶,一年收入也有12万元。”村民钟而钊说,和他一样在旅游公司上班的畲民有十多人。
目前,赤溪村正规划打造畲族风情休闲旅游乡村,重点发展以旅游休闲、生态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同时,该村集体成立公司,整合现有土地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利用、招商引资,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自然生态是赤溪村的优势,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对整个环境、资源不会破坏。”福鼎市农业局下派到赤溪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王纯华向记者表示,将着重把村庄打造得更加优美,让游客来这边看到的都是山青水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