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大屠杀微观史调查启动 数百家庭记忆汇成史链

2016年12月01日 1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祭奠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亲人和同胞。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中新网南京12月1日电 (记者 朱晓颖)南京老城南的高厦间藏着一片不多见的砖瓦房。记者走街串巷,穿过仅容侧身通过的楼梯,找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的住址。中国抗战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带领他的学术团队,在这里展开南京大屠杀微观史的调查。

  1日,朱成山向记者介绍,微观史学是相对于宏观史学而言的历史研究。微观史学关注细节,注重对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种组织或制度等所作考证、比较、叙述性的历史研究。历史的微观研究是宏观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从今年10月份开始,朱成山团队对300多户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家庭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记录受害者整个家族记忆,将其环环相扣,汇成不容置疑的南京大屠杀史立体证据链。

  这项工作愈发刻不容缓。目前健在幸存者仅109位,平均年龄超80岁,身体安好、能够清晰表达的人更少。而幸存者,是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最典型的代表、活人证。

  81岁的马庭宝在家中精神很足,语气铿锵。每谈到南京大屠杀时失去亲人的过往,他不禁掩面痛哭。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发生时,马庭宝还是襁褓中的婴儿,长大后,他从家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父亲、舅舅、二姑夫被日军残忍杀害。

  马庭宝的哥哥马庭禄,也侥幸从劫难中幸存。他们对南京大屠杀记忆的相互印证,是这次调查的重点对象。

  在朱成山看来,南京大屠杀是民族的灾难,也是当时南京千千万万个鲜活的个人、家庭的灾难。

  朱成山说,南京大屠杀微观史研究强调小中见大,把小调查与大主题研究联系起来。微观史学研究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个人、具体细致,丰富了对南京大屠杀史学对象的深入研究。过去,口述史更注重宏观、幸存者受害史的特定一段;现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走向微观、纵深,不仅关注受害者本人,而且注重其家族在生活上、身心上遭受的旷日持久的影响。这也是国际口述史调查的惯例做法。

  他也坦承,随着时间推移,老人相继离世,调查牵涉家庭成员多,工作难度很大。

  该团队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300户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家庭的微观史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将纳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库。相关史料将出版为系列书册、影像资料等,留予后人。

  记者了解到,由朱成山主持的微观史视角下的南京大屠杀研究课题,已列入中国国家社科研究抗战史工程重点项目,4个子课题分别是:朱成山牵头的《南京大屠杀300户家庭受害研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马振犊牵头的《南京大屠杀档案中的人员受害状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牵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难民所研究》,以及南京大学教授张生牵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西方在宁人士生活史》。(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