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家三代人的春运记忆

2017年01月14日 17:2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济南1月14日电(记者邵琨)春节临近,近30亿人次将在春运期间迈过万水千山,与家人团聚,通往家乡的归途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今年70岁的陈德禄是来济南务工的第一代农民工。他对上世纪80年代初的春运有着深刻的记忆。

  当时的济南火车站还是德国人建的老车站,由于车站面积过于狭小,陈德禄和其他旅客要在广场候车,然后绕过500米长的天桥,从后门进站。

  有一年春节,年三十那天,家人把年夜饭已经准备好了,陈德禄还没到家。家人以为他没赶上车,回不来了。结果到了快吃饭的时候,他背着大包小包才赶到家。他对家人说:“你不知道,车上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睡就只能睡在椅子底下。”

  陈德禄的儿子陈波自上世纪90年代初来济南打工后,每次过年回家也成了他最头疼的一件事。他的老家远在距离济南1200多公里的陕西省平利县。当时由于济南没有到安康的直达车,他需要先坐火车到河南郑州,再换车到安康,之后还需坐两个半小时的汽车才能到家。

  他说,平时买票都挺难,过年更难。过年都得提前两天,背着被窝卷子在火车站等两天才能买上票。

  不仅买票难,有时候拿着票可能都上不了车。

  陈波说,有时候上火车根本就上不去,车厢满的都不开门。有人从窗户上往里边爬,车厢走道和厕所里都站满了人,蹲都蹲不下去。

  1996年,陈波第一次感觉回家的路通畅了,虽然车票依旧难买,但济南有了到安康的直达车。铁路部门还推出送票业务,售票厅也有了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售票窗口。

  2008年,陈波回家的路变得更顺畅。当年,中国铁路完成第六次提速,动车组时速可达250公里。回家的交通工具从慢悠悠的绿皮车变成了一颗“子弹头”。

  陈波的儿子陈晓东大学毕业后留在济南工作。他说,现在火车站候车室里面都是冬暖夏凉,还有免费WiFi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

  如今,春运中还增添了一些科技味道。如果坐火车,在济南西站,智能机器人可以告诉旅客车站平面图、引导旅客候车、解答乘坐火车的有关规定。如果坐汽车,旅客可以通过山东交运“好运通”微信公众号买票、定专车等。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祖辈那样彻夜排队,而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购票更快速、便捷。不仅如此,不少年轻人还做志愿者帮助农民工买票。

  陈晓东说,从小就听说过去春运回家买票难。“现在,我就做铁路青年志愿者,帮他们买车票。”像陈晓东这样的青年志愿者在全国大部分火车站都能看到。

  2017年的春运大幕已经拉开。今年陈波一家的春运路走得将更顺畅。2016年9月,郑徐高铁开通,从济南乘高铁到西安再到平利县的时间只需要不到8个半小时。

  从30年前的“火车汽车两天两夜”到如今的“8个半小时”。中国春运正从奔波、拥挤变得舒适、便捷。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