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肿瘤女医生战癌记:宝宝刚满月 自己被查出患癌

2017年04月17日 09:5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在肿瘤面前,不要以为年轻是“护身符”。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肿瘤的高危因素,做好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即使得了肿瘤,也要坚信,只要不放弃,生命依旧有晴空。

  我希望病人们能被爱包围,爱是希望,是奇迹。有了爱,我们在抗击癌症的路上才能越战越勇。

  很多人觉得,好人就不应该得肿瘤,但其实得肿瘤并不是一种惩罚,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从根源来说,肿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环境的因素,有自身基因的因素,唯独没有好人坏人的因素。

  ——邱妙珍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陈鋆

  “得了癌症,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希望。”这句话,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的女医生邱妙珍曾对患者说了无数遍,鼓励他们勇敢抗癌。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这一句话,她要说给自己听。那时,她不满28岁,当肿瘤医生六年多,当妈妈仅仅一个多月。

  在第23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4月16日,邱医生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五年前刚确诊时的这段心路历程,希望能给病人一些启发。

  医生变患者,确诊时她失声痛哭

  2012年3月份的一天,生下儿子还不到两个月的邱妙珍如约去做产后B超复查。因为遇到大学同学,在同学的提醒下,邱妙珍顺道做了甲状腺和乳腺的B超。

  拿到B超结果的那一刻,她的眼泪哗哗地掉下来,找到没人的角落,独自来就诊的她失声痛哭。

  “那时,我已经当了六年的肿瘤医生。工作中跟无数刚确诊的病人说过‘有了肿瘤也没关系,要坚强乐观地面对。’但是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依旧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也瞬间明白了患者的感受。”她说,尽管从职业的角度,她清楚地知道甲状腺癌的预后很好,可以根治,但还是难过,不明白为什么癌症会找上自己,“我还这么年轻,我刚刚生了儿子,工作刚刚稳定……”

  她回忆,在确诊癌症之前,自己没有任何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作为年轻人,她觉得“hold得住”。唯一可能的患癌风险,或许来自职业。甲状腺对放射性敏感。在和刚刚做完核素检查的患者的接触中,医生理论上有可能受到“放射污染”,但理智告诉她,那是极其微弱的。

  “只能说,人生有太多事无法用道理来解释。按热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说法,这或许是我应该经历的‘劫’。” 邱妙珍很快接受了从“肿瘤科医生”到“肿瘤病人”的身份转变,但她不甘心向肿瘤屈服。

  抗癌路上,她做了这些正确的事

  邱妙珍毫不犹豫地开始抗癌治疗。第一步是,弄清楚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的。

  作为一个潮汕姑娘,全家只有她一人是医生,邱妙珍默默消化了肿瘤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回到家中,还要安抚忧虑不已的老公和父母。

  让邱妙珍感动的是,一听说她患病,远在潮汕的姐姐立即赶来帮忙照顾她和小宝宝。亲人的关爱,给了她莫大的支持。

  拿到检查报告十天后,她在医院做了右半甲状腺切除术。“麻醉醒来,家人告诉我病理活检显示肿瘤是恶性的时候,我内心波澜起伏。”她说, 因为在那一刻之前,她仍抱着希望,希望肿瘤是良性的。

  幸运的是,邱妙珍摘除的恶性肿瘤因发现得早、干预得及时,没有侵犯周围淋巴,手术后仅需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并不需要做碘131化疗。接下来,她每年定期复诊,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也不会因为觉得“年轻”就对肿瘤和其他疾病掉以轻心。

  成为病人,她看到了被忽略的“小事”

  目前,邱妙珍顺利地度过了“病后五年”这道坎。“肿瘤复发转移的高峰在前5年,一般认为过了5年,肿瘤就治愈了。” 她说,患病的经历让她对病人的感受有了新的体会。忙碌的工作之余,她开设了个人公众号“滚蛋吧消化道肿瘤”,把自己抗癌路上的感悟以及工作中的思考,写成科普文章。

  因为身份的转变,抗癌治疗中,一些以往被医生忽视的 “小事”也进入了邱妙珍的视野。

  有一次,邱医生查房时,有个女病人支走看护的家人,羞涩地问:“化疗期间能不能同房?”有类似疑问的病人不止一个,这位年轻病人鼓足了勇气才开口。邱医生马上查阅资料,写了一篇科普文章,指导病人和家属在化疗期间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来过性生活。

  “我希望病人能被爱包围,爱是希望,是奇迹。”她动情地写道,有了爱,“我们在抗击癌症的路上才能越战越勇。

  患癌只因运气不佳?并不对!

  最近,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认为“患癌不患癌纯属看运气”。文章援引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刊登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结论,称“近2/3的癌症基因突变可归咎于健康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复制随机错误,而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患癌只因运气不佳?并不对!”邱妙珍说,肿瘤学界对这篇论文的观点有较大争议,认为该研究没有解释出肿瘤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预防肿瘤方面,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掌握主动权!”邱医生指出,一些比较常见的癌症,例如肺癌等确实还是主要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可以大大降低人们罹患某些癌症的机会。

  她以自身的经历说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癌症最佳治疗手段,它的优势来自于对疾病进行主动的预防和控制,而不是在病发后进行被动治疗,这样就能有效的在萌芽阶段遏制病魔。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