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工匠”许政超:27年坚守带电一线 技术革新32项
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14日电 题:“北疆工匠”许政超:27年坚守带电一线 技术革新32项
作者 张瑾娴
“我恐高,真恐高,在楼顶上都不敢趴窗户往下看。”刚从业时,爬上几十米的铁塔,许政超这个转业兵一身的力气似乎也悬在了半空,不知道怎么发力。
“有好一阵子,半夜做梦都是一脚踏空的感觉,忽一下就醒了。”然而,恐惧没有令他退缩,别人每天爬1次,他就爬3次。别人登高20米,他就上到25米……在不断练习下,许政超终于可以爬上四五十米的高塔从容工作。
时至今日,许政超已在带电作业一线岗位坚守27年。从几乎对带电一工作无所知的“菜鸟”,到团队里的业务骨干,他用勤奋刻画职业精神,用创新书写工匠内涵,一路成长为国家电网蒙东检修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班长,送电线路专业高级技师。
2017年5月,内蒙古总工会对评选出的10名“北疆工匠”进行表彰,45岁的许政超就是其中的一员。
“不光要能干,还得会干才行。”
“从武警兵到电力产业工人,我是地道的‘菜鸟’。”上世纪90年代,从武警部队退役的许政超被安排到锦州电力技校学习,培训期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登塔作业训练。
正式投入工作的许政超很快就成了带电作业班的骨干力量。“能干、认干只是态度,不是水平,说白了就是别人告诉你怎么干,你就怎么干,这么干活心里没底,我觉得不光要‘能干’,还得‘会干’才行。”意识到自己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的欠缺,当时26岁的他报名参加成人高考,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
爱学习钻研的许政超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参加工作至今,他累计书写学习笔记20余本,达百万字。35岁时,他取得送电线路高级技师资格,获得技能岗位上的最高技术等级;先后两次被遴选为国家电网公司技能型专家人才,成为该公司首批享受专家津贴待遇的一线员工。
“创新就是在寻找省事儿的办法。”
要是有同行去翻看许政超的工具背包,准会发现许多“怪东西”。这些工具乍一看都是常用工具,但仔细看,不是多了个钩子,就是加个零件。事实上,改装都是一个目的:顺手和省劲儿。
“都不是什么大发明,传统工器具和作业方式有不合理的地方,感到不顺手我就想改一改,其实就是因为自己懒,在工作中寻找省事的办法。”
带电作业总要爬塔上高,绝缘挂梯离不开。常规的绝缘挂梯是3米一节,可安装组合。一直以来大家都这么用,但许政超却发现了问题:3米一节的梯子出入库很费劲,许多车辆装不下,运送起来四处找大车很麻烦。他还发现,挂梯的挂钩方向单一,有脱离坠落的危险;挂上导线之后移动作业非常不便。最为关键的是,挂梯是按照母线构架高度距地面的理论高度来设计的,66千伏为6米,220千伏为9米,每节3米的长度,刚好能组合成6米、9米。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导线弧垂、作业载荷,实际作业高度都小于6米和9米,每次组合完梯子都长一截,安全、实用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作业要求。
为此,许政超兴致勃勃改装起来,单位越野车的后备箱长1.2米,新改良的挂梯就定在1.1米,一般车辆就能运输,6米的作业高度有5节组合就正好。挂钩不稳当,加上两个方向相反的滑轮和闭锁装置,增设后备保护绳的专用挂点……就这样,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大赛三等奖的“便携式绝缘挂梯”诞生了。
2010年,“政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相继研制“架空地线断股限制器”、便携式绝缘挂梯、大接触面消弧滑车等发明,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工作效率。几年来,工作室先后技术革新32项,申请专利3项。
“做好一块基石让更多人成长为工匠。”
2007年开始,许政超先后与16名同志签订师徒合同,通过开展“授之以渔”主题活动,组织班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令他欣慰的是,徒弟赵亮在2011年“中国梦·劳动美”内蒙古职工技能竞赛中取得第三名,荣获内蒙古“技术能手”称号;徒弟王巍瀚在中电联举办500kV送电线路带电作业竞赛中获得“优秀选手”称号,成为国家电网蒙东检修公司送电线路带电作业专业技术带头人……
2016年,许政超负责国家电网蒙东检修公司特高压输电专业新员工培训工作,对58名新入职大学生进行四个月的岗前专业培训,经严格训练考核,58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全部达标。
“只有每一位平凡岗位上的员工都行动起来,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我不愿意做金字塔尖上的人,只想做好一块基石,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让更多人在岗位上成长为工匠。这样,我才有存在感和成就感。”许政超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