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大代表建议将中华对角羚定为该省 “省兽”
中新网西宁1月30日电 (张海雯)青海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青海省人大代表建议将中华对角羚定为该省“省兽”。
中华对角羚(原名普氏原羚)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目前,青海湖环湖地区是普氏原羚在世界上唯一的栖息地。
青海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青海省人大代表李永华、陈志、邓小川在建议中表示,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指向标,在生态立省的总体战略中,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处于突出的地位。羚羊种类中顽强生存、长得最可爱的中华对角羚,是青海省作为生态保护标志物和品牌的不二选择。
李永华表示,青海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具有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有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雪豹、黑颈鹤、中华对角羚等,均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而中华对角羚为青海省独有,过去曾分布于新疆、宁夏、内蒙、甘肃、青海等省区,现在青海是它唯一的栖息地,这是连大熊猫(四川、陕西、甘肃都有分布)都无法比拟的。青海的其它珍稀野生动物都广泛分布于青海及其周边各省区,不具备这种独特性和唯一性。
“中华对角羚形象俊逸可爱,栖息于荒漠和半荒漠的青海自然环境的典型地区,因而承载着高原生物顽强乐观向上的精神,与青海人民在艰苦环境中的生产、生活、工作状态相呼应,应对各族人民在艰苦环境积极进取的高原精神,符合人文、绿色的环保理念。因此,中华对角羚可以作为青海的野生动物的代表、生物多样性省份的一个品牌。”李永华告诉记者。
据李永华介绍,目前其他省区尚无确定“省兽”先例,青海省率先将中华对角羚确定为“省兽”,与青海省的生态地位相适应,打破“不敢为人先”的思维定式。同时,对于加大中华对角羚的宣传和保护,让其拥有更广泛的知名度,则会产生更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青海省在哈尔盖河流域建立了100平方公里的普氏原羚保护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也成为中国最大的普氏原羚野外救护繁殖基地,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从2003年不足200只到2017年官方监测的2010只,野外种群数量与大熊猫数量持平。(完)
专题:2018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