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后再访白哈巴:除了璀璨星空 还有最可爱的人
2018年9月,记者参加由中央网信办和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组织的“走进热血边关”网络媒体国防行活动来到新疆。驻守于阿勒泰地区白哈巴村的白哈巴边防连,是此行的其中一站。2009年9月,记者曾自驾游到过白哈巴村。9年后再次探访,她有很多话想说。
记者:王珊珊
9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我第一次到新疆白哈巴。
这个有着“西北第一村”美誉的边陲村落,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朝霞环抱的金色雪山,额尔齐斯河两岸的层林尽染,图瓦人的袅袅炊烟,触手可及的璀璨星空……
村里安静极了,没有喧嚣嘈杂,没有步履匆匆。只有鸡鸣、狗吠、牛哞,和让人忍不住犯困的慵懒时光。
不过,那时的白哈巴村不通水电,进村之路也颇颠簸。
9年后,进村盘山公路虽然九曲十八弯,但很是平坦。水通了,电通了,身着五颜六色冲锋衣的游客也多了好多。
但,让我颇为欣喜的,是白哈巴的宁静仍在。
白哈巴夜空的银河可以作证。
9年前,我在5号界碑留下过“到此一游”的照片。9年后,再来这里,有了完全不同的心境。
这一次,我认识了一群非常可爱的人。深深体会到,白哈巴的静谧闲适、我们的岁月静好,一直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守护。
很多人都觉得白哈巴是“人间净土”,是“秋天的童话”。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里还有每年长达8个月的雪期。
雪大时,几米厚。过去很长时间,冬季经常因雪封山。
游客进不来就算了,大不了去“浪漫的土耳其、东京或巴黎”。
但他们,边防站战士,不仅要克服最低零下50.4℃的极寒,还要在风雪中站岗放哨、边境巡逻,要帮助驻地牧民的各种问题,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但战士们都无怨无悔。
“边防活地图”王鑫是位“明星战士”。他是一位军马饲养员,曾经历过险些坠崖、掉进冰窟窿等很多次生死危机,很多媒体都对他进行了报道。
我们此行正值中秋节,有人问王鑫:你多久没回家过中秋了?
他略微想了一下:“十多年吧,当兵前5年,我都没回过家。”
而像王鑫这样的战士,在白哈巴边防连、在祖国绵长的国境线上,还有非常非常多。
很多人都关注王鑫的边关立马、铁汉热血,我却被一个非常小的细节感动。
一天,我们去王鑫哈萨克族妈妈家做客。
一进门,他就被妈妈抱在怀里。在和我们聊天时,妈妈和王鑫的手一直握在一起。
现在的年轻人,跟自己的父母都很少如此表达爱,王鑫和他的哈萨克妈妈却可以做到。
自然而又温馨。
王鑫是在巡防中第一次见到哈萨克族妈妈的,俩人语言完全不通,但她却把风雪中的王鑫和战友迎进毡房,倒上热乎乎的奶茶。
之后有一次王鑫巡逻遇险,双脚被冻成冰坨。筋疲力尽的他伏在战马背上,坚持着找到妈妈家。
鞋子已经完全冻住,爸爸和妈妈用热水冲化,然后用雪给王鑫反复搓已经冻僵的双脚……
妈妈于王鑫,有恩;王鑫于妈妈,亦有情。
随着白哈巴村旅游业的发展,哈萨克族妈妈家也在白哈巴村建成了家庭旅社。王鑫在休息的时候,就像下班回家的儿子一样,来帮妈妈串羊肉串、招呼游客。
战友们也几乎默认了这就是王鑫的家,在提及哈萨克族父亲的时候,战友们会说:“王鑫,等会儿你爸回来的。”
“爸”字之前,没有任何定语。
妈妈不是一个健谈的人,甚至面对一屋子人还很害羞。但说起王鑫都奔三了还没有对象,她的眼睛都闪光了!
她说,她也很操心,但还没遇到合适的姑娘介绍给王鑫。
果然,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有人称白哈巴是“三族一村”。
这三族,分别是当地的哈萨克族、图瓦人(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和汉族,而汉族就特指白哈巴边防连。
连队里很多战士在村里都有很高的人气。
比如,“多面手”周文。
周文是个特别有趣的战士。他的经历不似王鑫那样惊心动魄,他常开玩笑说自己“是个打杂的”。
入伍十多年,他当过报务员、养过马、做过饭,连队半数以上的岗位他都干过。哪个队友休假或生病,他都能迅速补上。
周文个子不高,眼睛小小的。自称是整个连队技术最好的理发师。我们叫他“白哈巴凯文老师”,他说:“我这‘洗剪吹’的技术都是用兄弟们的头练出来的。”
周文作为一个特别会做饭的报务员,一般不轻易出手理发。基本都是战友要回家探亲,或者有亲人到部队上探望等大事儿,周文才会出手。
不过,宣称自己不轻易出手的“白哈巴凯文老师”其实还是比较好预约的。只要他不在执勤,当地牧民一个电话,他就免费送服务上门了。
连队炊事员冯梦春做得一手好菜,白哈巴村最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起来,很多游客不习惯哈萨克传统食物。冯梦春就在村里义务办起了培训班,教牧民蒸馒头等烹饪技巧。
军医张瑞良是个瘦高的帅小伙,他经常到村中给牧民巡诊,还曾多次救助危重病人。
连队里还有一位维吾尔族战士祖侬·阿本,他是连队的翻译。在白哈巴,翻译的存在相当重要。举个小例子:有时候,王鑫和妈妈之间对话,都需要祖侬帮忙。
如果不知道祖侬的家庭背景,可能觉得一个维吾尔族战士给汉族战士和哈萨克族牧民做翻译有点难以理解。
祖侬的家庭,完全可以用“各民族大团结”来形容。他的爷爷和奶奶收养了4个民族的十几个孤儿,奶奶阿尼帕·阿力马洪曾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
祖侬的叔叔、姑姑们,有回族的、哈萨克族的、汉族的……生长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从小就完全没有意识到,“民族”之间是有差别的。
“各民族之间的区别,不只有语言吗?而我,就是翻译。”
这个道理,又直白又骄傲。
我们在白哈巴时,恰逢第四届“军民运动会”。
白哈巴边防连和白哈巴村等组成了几支参赛队,赛马、拔河、射箭、摔跤、叼羊……
竞技过程,精彩而又认真。
在摔跤场地空闲的时候,白哈巴村办学点的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们进行了几场友谊赛。
几个哈萨克小男孩摔跤特别厉害,吸引了游人和记者的目光。
有人问一个男孩长大了想当摔跤运动员吗?他特别大声地说:“我想当兵!因为可以保家卫国!”
几位来自广东的游客听到小男孩的话,不禁鼓起掌来。一位年长的阿姨感慨:“看到这些小孩子,真切地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而把这颗小小“强国强军梦”的种子埋进孩子心中的,正是与他们同村相处的白哈巴边防连战士!
周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白哈巴牧民有什么大事小情,能够第一时间想到连队,他觉得很开心。
“在牧民眼中,我们不仅是边防战士,更是党、是国家。”周文说,被信任的感觉非常好。
战士们的“心思”,让我深受感动。
数十年如一日,白哈巴边防连几代人默默地守护着白哈巴、默默地守护着祖国、默默地守护着我们。
我们能够安心地刷微博、打游戏、关心粮食和蔬菜、为爱情欢乐或忧伤,还不是因为有他们在大漠边关为我们负重前行?
再次仰望白哈巴的夜空,繁星闪烁。银河一如往昔,那么清晰地悬在头顶。
9年前,我感叹上苍恩赐美景。
9年后,我明白,白哈巴的这份宁静,源自你们的守护。
谢谢你们!守护着白哈巴的宁静星空!
谢谢你们!守护着我们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