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周年纪念:“夹缝男孩”郑海洋的新生活——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社会新闻
    汶川地震周年纪念:“夹缝男孩”郑海洋的新生活
2009年05月07日 01: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夹缝男孩”——北川中学高一学生郑海洋近日重返校园。在去年大地震中,北川中学两幢教学楼倒塌,他与同桌廖波被同埋于水泥板下,双腿高位截肢。图为5月6日,郑海洋坐着轮椅上课。 中新社发 杨卫华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绵阳五月六日电 题:“夹缝男孩”郑海洋的新生活

       中新社记者 肖青

  六日中午十一点五十五分,北川中学的下课铃响起。经大姐一路小跑到高一·一班教室,推着她刚刚返校四天的儿子郑海洋回宿舍吃午饭。

  今年十月将满十八岁的郑海洋,阳光、帅气。如果不是那场地震,他的未来可能会如其小学同学邓浩所言:“以最优秀的成绩考入北川中学,将来肯定能上重点大学。”然而,美好的憧憬止步于二00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地震震垮了北川中学的两幢教学楼,正在高一·二班上课的郑海洋被倾倒的教学楼掩埋。二十二个小时后,海洋获救,付出的代价是他年轻健壮的双腿。因与同桌廖波同埋于水泥板夹缝之中,被外界称为“夹缝男孩”。

  郑海洋原本身高一米八三,曾经和身高一米七九的父亲一起并称北川漩坪乡的“双塔”。如今,痛哭之后,他和家人已经接受双腿高位截肢的现实。

  半个月前,中新社记者在安昌宛建板房小区第一次看到海洋,他坚强的笑容让人感动。看电视、看书、上网(电脑是好心人送的)是他的板房生活常态,最难的是康复训练,特别是穿上假肢练习行走。四月的天气,当他穿戴起来,头上就开始冒出汗水。父亲郑雄说,假肢太热了,每次练习都要出一身大汗。即使这样,现在的海洋已经可以围着板房区走上一圈了。

  海洋的未来已经因为地震而完全改变。因为儿子的伤病,郑雄两口子一直没法出门工作,家里的生计成了大问题。经多方联系,绵阳东辰集团董事长邬永平答应为郑雄提供一份工作,并愿意为海洋一家提供一笔资助。

  五月六日,记者随邬先生一行去北川中学看望海洋。跟半个月前相比,回到校园的海洋依然不太说话,但脸上绽放着笑容。原来的班级已不存在,六十九个同学只有十七个幸存,而且,近一年的停学,海洋已难以跟上原来年级的教学进度。现在,他进入了新的高一·一班。问及能否跟得上学业,海洋腼腆地说:大半年没看书了,有点吃力,但适应一段时间,应该没问题。

  在学校的特别安排下,郑海洋的母亲跟他住在一间宿舍,便于照顾他。他的新老师、新同学们也乐于关心他:专门安排他坐最后一排,方便进出;下课时,同学们会推着他到外面转转。

  对于像郑海洋这样的残疾学生,北川中学校办公室主任李学焱告诉记者,学校给予他们每月三百元的生活补助,并在宿舍安排和生活上尽可能给予照顾。目前,一百余名受伤或肢残学生已经回到学校,但包括廖波在内的少数学生仍然在治疗中。

  经大姐告诉记者,虽说海洋穿上假肢可以行走,但目前的临时校区处在山坡地,上下坡假肢用不上力,只能坐轮椅。她希望即将开工的新北川中学能够为这些残疾学生设立更便利的无障碍通道。

  下午一点五十分,校园响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音乐,那意味着上课时间到了。学生们奔向各自教室,敏捷的脚步、灿烂的笑容让人感受到活力与希望。

  在香港红十字会资助的北川中学康复站里,记者看到了利用体育课时间前来训练的高一学生段志秀。左大腿高位截肢的段志秀性格开朗,一进门就大喊:“小艾哥哥。”曾经在此工作了三个月的志愿者艾金飞笑着拍拍她的肩,询问起她的康复情况。

  艾金飞告诉记者,郑海洋目前还没来过康复站,但他希望海洋能够早日恢复康复训练,勇敢面对未来。(完)

【编辑:邱观史
    ----- 社会新闻精选 -----

Baidu
map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