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社会新闻 |
过年不出门,一些中国年轻人选择“宅居”在家,逛网上庙会、发网上拜年祝福、放网上鞭炮,这种与中国传统春节风俗习惯截然不同的过年方式引发热议。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是一个让人特别容易感到幸福的节日,而如今不知怎的,过年的惊喜少了,常常感到很累,还不如在家里上网。”在贵阳一国企工作、现年24岁的李莹说。
中国传统的新年习俗讲究“走出去”,走亲访友、赶庙会等是过年的重要活动,而对于“宅居”过年的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传统过年习俗带给人的满足感正在消失。比如,以前赶集、逛庙会为了买新衣新帽,但现在谁还在意这个?”网友“云淡风轻”留言说,“通过互联网同样可以联络亲情,还能有效地压缩人情消费成本,何乐而不为?”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张继波认为,网络技术使过年方式日益多元,“网上庙会、网上年货等多种消费形态的出现,本身便与老百姓旺盛的需求拉动密切相关”。
也有人对“宅居”过春节的方式表示不认同,认为小型化的家庭模式以及现代人淡薄的参与意识,都影响了春节的热闹程度,造成虚拟过节方式的兴起。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网上过春节”在25岁至35岁之间的知识分子阶层中最为流行。家在东北牡丹江市的张凌灵告诉记者,由于长年在外读书、工作,老家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很陌生了,即使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妹,如今相见也缺少共同的话题,走亲访友让人精神上很疲惫。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些人,大多有独生子女的特殊成长背景和在外求学经历,加之长期受较封闭、虚拟的网络空间影响,弱化了人际沟通的愿望,造成了人情观念的冷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翟立说。
尽管有些争议,但网络时代的到来还是从内容到形式,给传统的春节增添了不少亮点和变化。
比如,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许多中国人除夕夜的主要娱乐活动都是同一台电视晚会,而现在,网络让人们的选择更加多样,春节晚会也产生了各种“山寨”版本,他们的组织者和演出者均为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长期以来,春节被外界赋予了太多意义,比如辞旧迎新、人情往来等,但在我们年轻人看来,春节应该是一个让人放松的节日。”李莹说,“和家人在一起,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互联网,我们获得轻松,这就够了。”
而张继波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产,保护它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需要年青一代作出努力。但同时,人们也要适应变化,积极寻找新的过年方式。(李惊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