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丝绸古老手工艺焕发青春 助力民众脱贫
【解说】吉亚乡是新疆艾德莱斯丝绸的主要发源地,享有艾德莱斯丝绸故乡的美誉。至今,该乡仍保留着古代植物扎染技术和木制自造织绸机器,再现了丝绸古道上的传统手工织绸的工艺。
新疆丝绸古老手工艺焕发青春 助力民众脱贫
【解说】吉亚乡是新疆艾德莱斯丝绸的主要发源地,享有艾德莱斯丝绸故乡的美誉。至今,该乡仍保留着古代植物扎染技术和木制自造织绸机器,再现了丝绸古道上的传统手工织绸的工艺。
4月9日,中新社记者在新疆和田市吉亚乡 喀勒塔 吐格曼村看到,第四代新疆艾德莱斯丝绸的传承人萨伊普加玛丽·亚森女士,正带领同村村民捆扎丝线,之后将进行艾德莱斯丝绸的重要环节——给丝线染色,以便织出想要的花纹和图案。
萨伊普加玛丽很小就跟随家人制作艾德莱斯丝绸,现在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抽丝、染丝,但现在更方便的是有纺织机,可以更快地生产丝绸。萨伊普加玛丽成立了古老艾德莱斯丝绸编织农民合作社,60多名村里的民众在她的带领下编织丝绸。她告诉记者,许多都是年轻人,每个人每月最少可以拿到1800元(人民币)。
【同期】农民合作社 负责人 萨伊普加玛丽·亚森
村子里有许多姐妹们家里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蚕茧,我成立了合作社以后,我提供原材料,让姐妹们编织丝绸,我统一销售,再给大家分钱,这样可以增加大家的收入,都可以早点脱贫。
【解说】据了解,这个合作社的年收入将近百万元,在乌鲁木齐、喀什、阿克苏等地有经销店或代售点,艾德莱斯丝绸走进了更多的家庭。
在和田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已经73岁的吾斯曼·塔热老人熟练地挥动梭子、踩下踏板,古老的织布机吐出精美的艾德莱斯丝绸。
挂牌保护中心的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坚守着古老手工编织艾德莱斯丝绸的技艺,抽丝、染色、编织都是纯手工制作,因此带动了大约近百人就业。这些村民每织一匹丝绸(6米长、40厘米宽)可获得35元至50元不等,像吾斯曼·塔热老人每个月也有上千元的收入。
【同期】村民 吾斯曼·塔热
我12岁开始学习编织艾德莱斯丝绸的技艺,如今已经61年了,现在我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我现在自己的生活费用都是靠织艾德莱斯挣来的,我生活得很好,
【解说】吉亚乡文明办主任阿依夏木·巴克说,现在全乡三分之二的民众都在编织艾德莱斯丝绸,这种曾经已不多见的艾德莱斯丝绸近年来又开始焕发青春,年轻人也开始学习丝绸的各种技术。古老的纺织工艺每年还给吉亚乡带来约3万人的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增长。
【同期】 吉亚乡文明办主任 阿依夏木·巴克
乡里面的每年尤其是这个我们吉亚丽人艾德莱斯厂子差不多3万到4万左右的游客,每年到我们这里来看一下我们手工的艾德莱斯,买一些艾德莱斯纪念品回家,我们乡抓住这个商机,尤其是这三年到五年左右,我们乡对艾德莱斯的投入非常大。今年我们乡买了200台织艾德莱斯的机器给农民发,这样让农民就慢慢的把遗忘的手工(制作) 艾德莱斯(工艺)再重新辉煌起来。
【解说】目前,和田市中小规模的艾德莱斯创业基地有100多个,仅在吉亚乡学习艾德莱斯技艺的青年就达百余人。援建和田的北京市还向部分贫困民众捐赠纺织机,助力贫困民众借助古老的艾德莱斯丝绸更早脱贫。
近年来,新疆继续致力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截至2014年底,新疆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667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3项,共有49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促进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新疆财政近日下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600万元,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让古老的文化再次焕发青春,让当地民众借助这些古老技艺提高家里的经济收入。
当萨伊普加玛丽·亚森和其他村民纺织艾德莱斯丝绸时,她们还未上学的孩子就在一旁耳濡目染,古老的技艺将会走的更远。
记者 赵雅敏 新疆和田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