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书包刷屏 争议过后应更多关注听障儿童
【解说】近日,一则有关橙色书包的微博被很多明星和大V转发,微博中提醒开车的司机,如果看到背橙色书包的小朋友,请放慢车速注意礼让,因为他们是听力有障碍的小朋友。这则微博刷屏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上对于“橙色书包”公益项目的讨论。
【同期】(北京民众 任女士)
我们可能平时不能辨别出来他们是这种(听障)儿童,但是呢,我们经过背橙色书包,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能很轻易的识别他,然后能做到一个方便帮助他们的一个过程吧,我支持这种做法。
【同期】(北京民众 孔先生)
首先,像这个新闻出来的话,无可厚非,不管是橙色的还是绿色还是红色(书包),礼让小朋友,礼让一些需要照顾的人,这都是应该的。
【同期】(北京民众 陈先生)
你等于是给这些儿童贴上了一个标签,让他们本来就有一种自卑感,让他们自卑感会更加强烈一些。
【解说】9月22日,中新社记者在北京某听力康复中心,看到了这样一群背着橙色书包的小朋友。该听力康复中心的老师高鸣告诉记者,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有听力障碍,需要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不过他们中很多人并非完全听不见,只是听力比正常人要弱一些。
【同期】(北京某听力康复中心老师 高鸣)
可以说很多人在没有这个橙色书包之前他们不知道我们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是先天听不到的,大家认为他们是听不到的孩子是先天有残疾的孩子,是和别人不一样的特殊群体。
【解说】在该听力康复中心,记者看到,已经有很多孩子背上了这种具有辨识度的橙色书包,高鸣介绍,从去年开始,他们就会不定期向孩子们发放橙色书包,有些孩子很喜欢,每天都会背着上学。
【同期】(北京某听力康复中心老师 高鸣)
去年到今年,舒耘中心大概一共有两百个左右的小朋友拿到了这个橙色书包。
【解说】面对最近社会上对于“橙色书包”项目的各种声音,高鸣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同期】(北京某听力康复中心老师 高鸣)
我觉得我们当下最应该关注的就是让社会对我们这些弱听的孩子,产生更多的关注,或者是让我们康复的力度更强,让所有的孩子都与正常的孩子没有区别,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很自信,家长就没有任何的包袱。
【解说】然而对于这些听障儿童的家长来说,“橙色书包”也喜忧参半。
【同期】(听障儿童家长 孙女士)
我觉得这个橙色书包有利也有弊,因为咱们这种孩子吧,走上社会跟正常孩子没啥区别,所以说好像有这个书包就像是给孩子自带一个标签似的,我认为是没啥必要。
【同期】(听障儿童家长 刘女士)
作为一个戴(人工)耳蜗(孩子)的妈妈吧,这个橙色书包对自己来说我觉得挺好的,让社会这个群体去关注我们做(人工)耳蜗的这些孩子们,而且我也发了朋友圈,家里面包括朋友我也说了你们把朋友圈转发一遍,我看了我的朋友圈不少人去转发这个消息的。
【同期】(听障儿童家长 郑女士)
这书包给了我们孩子,我们孩子就是当个书包用,现在就是语言评论太多了,有点复杂化了。
【解说】带着种种说法和质疑,记者来到了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进一步了解“橙色书包”项目,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叶飞表示,之所以发起“橙色书包”项目,主要是想号召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听障儿童的交通安全,但是“橙色书包”不光是一个交通安全的护身符,而是要形成一种橙色关爱文化。
此次“橙色书包”项目在网络上刷屏,他称,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争论,也是大家关注听障儿童的表现。
【同期】(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 叶飞)
这些所谓的争论,大家集中的还是在为这些听障儿童,为他们的利益去考虑,从这个角度去出发,我觉得这些争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些争论能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到听障儿童的生存现状。
【解说】叶飞坦言,此次刷屏事件后,对于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来说,唯一有压力的一点就是对于筹款有了更高要求。
【同期】(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 叶飞)
有一点压力就是,经过这次刷爆朋友圈事件之后,很多人,包括特殊教育学校,还有言语康复机构,甚至是已经上了正常学校的听障孩子家长们,现在都在向我们来申请书包,那么对我们的筹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就等于是排队发放的这么一种状态了。
【解说】听障儿童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他们的关注不应该只是一时的,谈及未来是否会继续做“橙色书包”项目。叶飞表示,
【同期】(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 叶飞)
先期我们的目标是11万套,那么后期的话,因为每年它也有一个听障儿童新出生的这些,大概有个2到3万的这么一个数字,后期只要是有需要的话,那我们的橙色书包还是会继续进行的。
【解说】据叶飞介绍,“橙色书包”项目中的书包全部是由爱心人士捐赠,免费发放给听障儿童的,其中还包括纸张,彩笔等文具。
见习记者 马俊玮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