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片 头】民主共和的枪声打破了清王朝的宁静,苟延残喘的封建专制行至暮年……武汉,辛亥革命首义之地,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纵览著名的“武昌首义十八景”,再现那段烽火峥嵘的岁月。
【解说词】熊秉坤一枪击破帝王的天下后,民主共和的万里征程迈出了铿锵的第一步。
【片 头】民主共和的枪声打破了清王朝的宁静,苟延残喘的封建专制行至暮年……武汉,辛亥革命首义之地,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纵览著名的“武昌首义十八景”,再现那段烽火峥嵘的岁月。
【解说词】熊秉坤一枪击破帝王的天下后,民主共和的万里征程迈出了铿锵的第一步。
【解说词】1911年10月11日,现位于武昌蛇山南麓、首义广场的“红楼”——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因“红楼”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后来因为辛亥起义,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解说词】军政府成立后,由于当时孙中山在国外,同盟会其他重要领导人黄兴等也都不在武昌。群龙不能无首,革命党人一时缺乏众望所归的领导人主持大计,同时,又误以为应有一个有地位名望的人出面号召,于是强迫推举清新军协统黎元洪坐上了军政府都督的位置。
【同期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冯天瑜:黎元洪是一个,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推上一个跟他的主观愿望并不相吻合的一个位置上,后来又在历史的风云变幻过程当中,做出了他的种种的表现。黎元洪应该说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清末新政的一个产物。
【解说词】黎元洪对革命缺乏热情,“被出任”湖北都督后一直持观望态度,直到汉口、汉阳相继光复,各国领事表示“中立”后,黎元洪才宣告就职。
【解说词】如今,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变身为辛亥革命博物馆。建馆20多年间,虽然因为场馆建设、环境改造以及旧址维修等原因,陈列场馆有所改变,但始终保留《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基本陈列。
【解说词】《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通过实物、历史照片,真实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诞生地的历史风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布以近400件展品,全景式地再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这里也因此成为人们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纪念地。
【解说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苟延残喘的清王朝调动大军,南下武汉,当时,中国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由上海来到武汉主持军事,革命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遂于11月3日任其为战时总司令,在现在的阅马厂南端筑台授印,被后人称之为“拜将台”。
【解说词】“高祖筑坛拜将帅,天佑汉室帝业开”,中国有两个拜将台。一个是陕西汉中的拜将台,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而另一个,就是位于湖北武汉的拜将台。
【同期声】武汉市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专家皮明庥:黎元洪在武昌也就这么大个能耐,前线缺乏一个总指挥,再者黄兴的名气比较大,发动黄花岗起义,他在同盟会里面是二把手,他来的话对革命党有号召力。
彭楚藩孙子 彭达城:黎元洪把黄兴安排当革命军总司令,在这搭一个台,仿效刘邦拜韩信为将这个典故,拜将时搭了台,由黎元洪授黄兴总司令这样一个名衔,这样搭了这个台以后呢,黄兴就当了战时总司令了。
【解说词】拜将台原台系临时搭建,1928年正式建亭立碑,以作永久纪念。解放前夕,亭毁碑损,1955年武昌区人民政府就原址重建一高大红色水磨石纪念碑,并复原其上所有镌刻。碑高5米有余,碑正面为“拜将台”三个大字,下面书写着“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两行小字,此碑与对面巍峨的红楼相互辉映。
【解说词】武昌起义后不足两个月,湖南、广东等十二个省纷纷脱离晚清宣布独立。新生的中国,在南京迎来民族的新气象。孙中山为之奋斗一生的主义开始梅傲群芳,胸怀国富民强的期望掌舵古老航船的新方向。
【解说词】为纪念辛亥革命的英烈,在武汉这块革命的热土上先后矗立起胜利亭、烈士祠、辛亥首义纪念碑亭、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起义英雄塑像和浮雕,以及为纪念辛亥百年正在形成的首义文化园。
【解说词】极目武汉三镇,辛亥革命的历史回音绵延不绝,辛亥革命英烈的铁血精神光耀时空。
分类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