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初,孙中山、袁世凯这两位民国初期最重要的人物,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
这天,孙中山给一位老朋友写了封亲笔信,信中,他诚挚地邀请此人出山辅佐。
稍后,袁世凯的电报也到了,态度更加恭敬,他说,如果能请动先生出山,“非凯一人之幸,海内同胞实共勉之。”
而电波的另一端,是上海南阳路10号,一所名为“惜阴堂”的小洋楼。主人名叫赵凤昌,不过一介布衣。
更令人惊奇的是,对于两位大人物的邀请,赵凤昌均予以婉拒,选择继续隐居于历史的重重帷幕之后。
赵凤昌,字竹君,江苏武进人。他的一生,从未担任过高官要职,但是同盟会会员黄炎培曾经如此评价赵凤昌:“四十年间,东南之局,有大事,必与老人有关。”
也有人称他为,催生民国的“民国产婆”。
姚崧龄所写的《民国人物小传》这样描写:“赵凤昌少时家贫,失学,入钱庄习贾。嗣以挂欠,被斥退。富户朱某鉴其聪明伶俐,为纳资报捐杂职,分省广东候补。”
赵凤昌先后为姚觐元、曾国荃做过幕僚,不久被两广总督张之洞赏识,延为幕宾。赵凤昌的外孙,93岁的杨小佛先生说张之洞最欣赏外祖父的是细心和过目不忘的记性。在上海中山南二路的家中,他泡了一杯咖啡,说起了往事。
同期声
赵凤昌外孙 杨小佛(张之洞对他 很器重他 觉得他这个脑子很清楚 脑子好 写东西也蛮好 所以张之洞就大小的事情都要找他 他们合作的很好 合作的很好了 当时有人讲啊两广总督张之洞 一品夫人赵凤昌 所以我外祖父等于是他的老婆了)
在张之洞身边,赵凤昌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可是在1893年,大理寺卿徐致详在光绪面前参劾张之洞,顺便说了赵一句“揽权招摇”。结果张之洞安然无事,赵凤昌成了牺牲品,光绪亲自批示将他革职,永不叙用。
张之洞觉得过意不去,不久派他去上海电报局,负责办理各种机要通讯事务。
同期声
复旦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所 教授 葛剑雄(赵凤昌没有回老家常州,而是在上海,在上海南阳路建了他的私人住宅,惜阴堂,那么一方面张之洞继续在经济上资助他,另一方面他在上海就等于是张之洞的这个办事处的主任,通过赵凤昌联络江浙一带的立宪派地方实力派,也通过他联系,实际上跟革命党,都有联系。)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当晚,赵凤昌已经得到消息。多年来的经验告诉他,天下已经开始大乱,而如何稳定局面是当务之急。
同期声
赵凤昌外孙 杨小佛(武昌起义这个事情一出来,我外祖父就提出来,不是保现在,是保将来的中国,这句话里头已经是,将来的中国已经是什么呢,他要革命啊,要打倒这个清朝政府)
其中最重要的,是化解南北之争。清末中国有两支最强大的军队,一支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一支是张之洞的湖北新军。现在湖北新军造反,清廷已急令袁世凯发兵镇压,南北大战,一触即发。
同期声
复旦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所 教授葛剑雄(他就跟比如张謇,张謇人是在南通,但实际上呢张謇是代表了江苏这一带的地方势力派,以后江浙两省的那个原来比如像汤寿潜,像程德潜这些他都包括很多都联系起来,那么实际上他就大力的撮成了南北会谈)
张謇发表全国通电,呼吁各省督抚起义,拥护共和。同时张謇给袁世凯发电报,劝他停止进兵,避免内战。赵凤昌又通过庄蕴宽,把召集各省要员开会议和的地点,定在上海租界。
各省群起响应革命,纷纷派代表来沪。包括黄兴、汪精卫、章太炎、宋教仁、章士钊、于右任等人,在惜阴堂小楼里奠定了日后南京临时国会的基础。
同期声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戴鞍钢(他在上海也比较有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就是现在常说的人脉 所以在这样一个社会更替的时期他就起到了一个独特的作用 1:08他实际上一个穿针引线的人 因为各方政治派别都是通过他的一些在幕后的一些串联吧 就辛亥时期一些大的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妥协)
12月6日,袁世凯令唐绍仪为全权代表赴南方议和。12月17日,唐绍仪抵达上海,当晚就来惜阴堂与赵凤昌深谈。
有代表回忆,唐绍仪说道:“伍廷芳名义上是南方总代表,实际上作不出什么决定,真正能代表南方意见的,能当事决断的倒是这个赵老头子。”
12月25日,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第二天下午,就前往惜阴堂拜会赵凤昌。会谈之后,孙中山立即开始筹备组建临时政府。
1912年元旦这一天,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建立,而惜阴堂内的调解,也到了关键阶段。
同期声
复旦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所 教授葛剑雄葛剑雄(南北双方达成协议前就碰到问题了,那么对未来政府怎么组织,孙中山坚持这个总统可以让袁世凯当,但是总理必须是同盟会的成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讲,革命党的方面要有人出来做总理,并且能够在将来未来在北京政府里面袁世凯下面,要做总理,这实际上也不现实的,所以赵凤昌发挥他这个斡旋的天才 他就提出来还是由唐绍仪来担任总理,那么怎么解决孙中山这个难题呢 同时他又劝唐绍仪马上加入同盟会,那么最后唐绍仪同意,那么孙中山就接受这套方案)
至于其他内阁人选,赵凤昌同样奔波于两派之间,费尽口舌,平衡利益。在赵凤昌的努力下,南北议和总算有了一个完整的收场。
同期声
复旦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所 教授葛剑雄(那么这问题以前大家都觉得都是这个资产阶级革命被挤压,才妥协的策略,但是我们从现在回顾,一百年前这个历史的话,恐怕这也还是比较现实的这个办法 赵凤昌他恰当地估计了各方面形式,那么他的斡旋才得到结果。)
这样的贡献和手腕,无怪乎孙中山和袁世凯都要邀请他出山了。那么为什么赵凤昌却对两边都进行了婉拒呢?
同期声
赵凤昌外孙 杨小佛(他脑子很清楚的,你这个临时大总统,就假名是临时大总统,是吧,三个月我跑来跑去干什么,那么袁世凯喊他去为什么他不去,你要想到袁世凯在北京他有自己一帮人,那么他去也不过是做个客人。所以他就是两面喊他做事情,他都没有答应。)
在杨小佛回忆中的赵凤昌,是个很安详的老人。
同期声
赵凤昌外孙 杨小佛(好像他也没有很忙的事情,很安闲,很从容的,他坐在这里看报,每天的报纸啊看看,有时候十点多钟,没什么事他是拿饼干开开来,拿几块吃,也给我吃几块)
并不求闻达于诸侯,也不求传名于后世,对这位被称为“民国产婆”的政坛奇人来说,他是因何为民国的诞生而殚精竭虑奔走周旋的呢?
或许,在辛亥革命之初,赵凤昌写下的五条政见,已经代表了他的心声。
“保全全国旧有疆土,以巩固国家之地位。消融一切种族界限,以弭永久之竞争。发挥人道主义,以图国民之幸福。缩减战争时地,以速平和之恢复。联络全国军民,以促共和之实行。”
——《赵凤昌藏札》第一百零七册函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