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是一座古朴的清代建筑,静静地矗立了近两百年。随着时代变迁,年轮更替,它日渐破旧,灰白的粉墙开始脱落。但是那不屈的脊梁依然挺拔,因为这里收藏着一份厚重历史的见证。
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中,都有人让人耳熟能详的中山路,其中多数是重要街区道路,而福州的中山路却并不显赫。它深藏在福州商务中心的一片高楼大厦之中,只是一条被两排芒果树掩映的窄小支路,全长也只有400米左右,站在路口就能一眼望到头。然而就是这么一条不起眼的道路尽头,却有一个曾经的明清贡院,而今叫做中山堂的建筑。
这是一座古朴的清代建筑,静静地矗立了近两百年。随着时代变迁,年轮更替,它日渐破旧,灰白的粉墙开始脱落。但是那不屈的脊梁依然挺拔,因为这里收藏着一份厚重历史的见证。
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中,都有人让人耳熟能详的中山路,其中多数是重要街区道路,而福州的中山路却并不显赫。它深藏在福州商务中心的一片高楼大厦之中,只是一条被两排芒果树掩映的窄小支路,全长也只有400米左右,站在路口就能一眼望到头。然而就是这么一条不起眼的道路尽头,却有一个曾经的明清贡院,而今叫做中山堂的建筑。
沿着中山路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孙中山身着西装。手拿手杖的铜立像,铜像后那座灰白砖石外墙的二层建筑便是福州中山纪念堂。中山堂基座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内有过厅、中央大堂、大小配房近20间。青石半圆形门拱、蓝瓦翘檐屋架,显得庄重古朴大气。
中山堂的前身为明清贡院,清道光七年重建,称为“至公堂”。在科举制度盛行的过去,这里可是个热闹的地方,尤其是在闽台举子一同前来参加乡试的时候。康熙皇帝平定台湾以后,台湾成为福建的一个府,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清末。在此300多年间,台湾的科举考试完全按照福建省的规定执行,接受福建省地方当局的统一安排,到福州参加乡试。乡试地点便设在中山纪念堂的前身“至公堂”贡院。
同期声:福州孙中山纪念馆管理处 史江川
中山堂是明清时代就是福建省的贡院,福建省的贡院它在道光七年的时候重建,也就是这个建筑的总体建筑是在道光七年重建的,距今现在是190多年的历史,明清的时候对台湾行使管辖权,这个是一个历史见证,这个里面所有的我们房屋里面的砖头啊,还都是道光七年的,都有官府的刻印,所以说,它这是一个铁证,所以保留下来的这个价值就更大一些
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来到福州,在这座古朴的清代建筑里发表演说,号召福建民众团结起来,为了祖国的统一,继续革命,不断奋斗。他提笔书匾“戮力同心”。为纪念此次演讲,1932年福建省府将“至公堂”改名为福州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南面的贡院埕大街改名为中山路,并作为国民党福州党部所在地。
同期声:原福建省孙中山研究会 会长 孙新峰
作为教育很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这是很好的,要发扬孙中山的不断革命进步的精神,不断进步和革命的精神,要长人的志气,要振兴中华,他革命四十多年,失败再干,失败再革命,好多次,坚忍不拔地要振兴中华,我们百年来受列强的欺负,这一点孙中山看得很清楚,只有振兴中华,这个才有希望。
历经百年沧桑,至上世纪90年代末,福州中山堂古建筑已是残破不堪。1998年福建省政府同意福州中山堂的修复和管理事宜由民革福建省委会负责,先后拨款近300万元用于这座古建筑的修复。修复工程坚持按《文物保护法》中“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室内的8根楠木立柱、梁榫和顶棚的油绘花案、罗马式浮拱都按照原先风貌予以复制保留。历时一年,中山堂重新焕发昔日的风采,中西合璧,古色古香。
近年来,民革的参政议政工作会议、各种大型学术研讨活动、纪念活动相继在这里举行。中山堂成为见证福建民主党派成长历程,交流参政议政成果的窗口。2011年9月下旬,曾经一度门扉紧闭的中山堂经过新一轮修葺后重新对外开放,辛亥革命福建志士图片展也在此开展,开启了珍贵的历史长卷。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笔题写的“福州中山纪念堂”被镶刻在大门正上方,中山堂敞开了心扉,迎接海内外宾客,前来参观历史图片展,听中山堂说故事。人们不再从这里匆匆而过,中山堂留住了过往路人的脚步。
同期声:辛亥革命志士林之夏孙女 林公卫
辛亥革命那么久了我们还那个纪念它,说明说我们对这个事情的重视吧,辛亥革命的志士们也为我们福州福建贡献很大,在我们心中也是留下很好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啊,以后的做人啊,以后处事啊都有很大的帮助吧。
从台湾士子跨海应试、拜师访友到孙中山先生莅临福建慷慨陈词,从科举文化到民主进步。福州中山堂是闽台两地文缘、法缘关系深厚的有力见证,也是民主革命先驱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的有力见证。
分类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