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在河南开封河南大学的图书馆里的,这套厚厚的九本印刷精美的古老书籍,便是我们要说的主角——《河南》杂志。如今翻开细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持论激烈的年代。
同期声: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写的是非常好,我刚一看,你只要打开《河南》杂志一看,我当时就一种感觉,就一种爱国的这种热情就扑面而来,我有这种感觉,一看非常感动。
1905年,以孙中山先生为领袖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其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的口号。在各自的舆论阵地,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大论战。
1907年12月,正直论战高潮,《河南》杂志在日本东京应运而生了。
同期声:河南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原特约编辑 吴凯:在孙中山的号召下,要宣传革命,不仅咱河南,很多省份的(留日)学生都办有杂志,到后来主要是办《河南》,就是说这个报纸(杂志),是河南的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办的,特别原来叫《豫报》就有点河南味道,所以说这干脆起名就叫《河南》。
在那个革命懵懂的年代,先进的思潮在留学海外的学生中汹涌传播,1906年,河南省留日同学就以同乡会名义集资创办《豫报》,同盟会会员张钟端和刘积学都是当时的股东。后因内部成员比较复杂,有改良派人士常发表不利于革命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会见河南留学生代表,要求改组《豫报》,把那些立宪派人员清除出去。
但是苦于经费问题,迟迟不得实现。张钟端、刘积学等向同为同盟会会员的河南开封富孀刘青霞求款。
同期声: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刘青霞就是河南留日的一个同盟会的革命志士,刘青霞女士捐赠了两万元,她受同盟会的指令,因为她也是同盟会会员,所以说就创办了这个《河南》杂志。
同期声: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原特约编辑 吴凯:有了经费,有了这两万元的基础,他这个报纸无论从各方面,约稿啥都比较好。
1907年12月20日《河南》杂志正式创刊,旗帜鲜明地主张革命。其在《发刊之旨趣》一文中尖锐地指出:“须思中国者,非政府诸人所专有,国民各个人俱其分子之一,政府特其执行者耳。政府之建设,非由于政府,实由于国民。政府之不良,国民应有改造之责。明知其外不适于国竞,内不合于人道,而乃坐视其亡我之国,不起而改弦更张之,是即我国民自亡也。”
同期声: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河南》)那就是揭露清政府的这种卖国的嘴脸,他们花多少钱呀,你好比如说他(张钟端)有一篇文章,昨日西后(西太后)游颐和园,一日靡费百万,就这一天她(西太后)用了百万之数,所以说国内报纸有一家感言及此乎,就是没有一家报纸敢说这个事,敢报道这个事,各省杂志,各省的报纸如果有一个不要说涉及到西后了,就涉及到他们的巡抚,那么立即遭到查封和封库,所以说它(《河南》)对当时的清政府揭露那是非常深刻,非常尖锐的。
由于观点明确,言辞酣畅,出版以后颇受欢迎,发行量与日俱增。
当时《河南》杂志每期有一百数十页,发行数量近万份,半数以上行销在河南,风行国内外。当时在位于河南开封的“大河书社”设有内地总发行处,在京津等地和河南各县都有代派处,也在日本、缅甸等国发行。当时有人认为,《河南》杂志的言论内容,足以和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比肩。
同期声: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冯自由是跟着孙中山起义的一个元老,就一直跟着孙中山的这样一个人叫冯自由,他写了一个《革命逸史》这本书,这本书很厚,其中写道《河南》杂志,他说当时呀《河南》杂志,他就是刚开始创刊的时候,说是它(《河南》)的鸿文伟论足与《民报》相伯仲。
同期声: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原特约编辑 吴凯:特别是河南更是传播这个杂志的主要阵地,河南应该说在当时是比较封闭的,《河南》杂志发行打破了开封,特别是河南省中原地区这个沉闷的空气。
作为同盟会河南支部的机关刊物的《河南》杂志,设立有论著、时事,史坛、译述、小说、传记、图画等栏目,为综合性刊物。时任总经理的张钟端亲自在上面发表《平民的国家》、《对于要求国会者之感喟》等论著外,并特请鲁迅署名令飞、迅行为杂志撰稿。《河南》共出十期,鲁迅在《河南》上发文六篇之多,有译述《人间之历史》,论著《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河南》成为鲁迅早期的文学阵地。
同期声: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那个时候的鲁迅他是一个文学青年,他是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就是在《河南》杂志上发了,他是个刚刚从医学到文学,走到文学道路上,这样一个刚刚起步的一个文学青年,而且他(鲁迅)本来也想办一个杂志叫《新生》,就《新生》还没创办起来的时候,就有人把《新生》的钱拿着跑了,就逃走了资本,这个杂志就没法办了,,鲁迅的这七篇稿子就压在箱底了,所以说当《河南》杂志创办起来了以后,鲁迅的文章相继在《河南》杂志上发表了。
同期声: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原特约编辑 吴凯:那么《河南》杂志給他(鲁迅)提供了一个发表言论的平台,呼声很好,所以他们这个杂志《河南》比其他省办的出色,很受孙中山的赞扬。
《河南》杂志的巨大影响,也引起清政府的惊慌,日本警厅应满清政府的要求勒令《河南》杂志停刊,杂志在发行10期时被封,所以在国内仅见九期。
同期声:河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王学春:从这个《河南》杂志现在流传下来的原件来看,并不多,在河南都不多,最起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公家收藏的渠道不畅通,所以我觉得它(《河南》)是民间流传,我们现在来看目前《河南》这个杂志收藏的就目前留下来的地域分布来看,并不是说只有河南才有,比如说上海、北京,这些重要的大城市,其实它也有保存,那么(当时)它发行量那么大,应该是非常不容易的,说明有一批非常积极的革命党人在传播革命的信息火种
《河南》杂志以鲜明的革命派立场和论点,积极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批判封建主义,主张建立革命武装,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辛亥革命起了相当大的思想推动作用。
同期声: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河南》杂志也可以说它像把钢刀刺进了统治者的清政府的心脏。
同期声: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原特约编辑 吴凯:《河南》杂志上这些撰稿人,正是以笔为武器刺向满清,促进了革命党革命的成功。
历史常常尘封于岁月。《河南》杂志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辛亥革命前夜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成为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学生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历史见证。
制片人 陈 晓
王玉平
编导 朱晓娟
摄像 赵 杰
配音 陈虎龙
制作 赵 杰
监制 吕振亚
余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