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历中日甲午海战,奋勇抗敌,曾在危急关头重创日军旗舰;他深得孙中山信任,身居要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致力于海军的发展,成为中华民国建国元勋之一;他忠于职守,鞠躬尽瘁,却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以身殉职。他便是被孙中山评价为“尽力民国最多”的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兼海军总司令的黄钟瑛。
(进片头)
这张拍摄于1912年2月15日的照片是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身份率文武官员祭明孝陵时留下的历史影像,照片上一群戎装着身的军人将三位革命先贤围绕其中,中间是气宇轩昂的孙中山,左边为高大威猛的黄兴,右边即为精悍炯烁的黄钟瑛。可见孙中山对这位海军总长的倚重。
同期声:黄钟瑛次孙 黄信仿
当时照相的时候,孙中山就把黄钟瑛就给他拖过来,你站在左边,黄兴站在右边,孙中山还讲了国兴海军强说明海权思想在孙中山思想里面非常的突出的。
黄信仿,黄钟瑛的次孙。他的父亲是黄钟瑛惟一的孩子,因此黄信访和哥哥黄汉锵就成了黄钟瑛仅有的两个孙子。如今已经73岁高龄的黄信仿老人家中收藏着一幅辛亥革命元老胡汉民赠送给黄钟瑛的墨宝。由于年代久远,略显破旧,但是字迹仍清晰可见。黄信仿回忆,当年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革命中的许多人,都亲题了墨宝赠给祖父。可惜的是,墨宝多毁于“文革”破“四旧”中。一位清朝海军舰长,为何会与革命党人有如此深厚的情谊呢?
黄钟瑛14岁就胸怀富国强兵、保家卫国之大志,报考福建船政学堂学习船舶驾驶技术。当时的福建船政学堂作为国内仅有的几个西式学堂之一,吸收了许多天资聪慧的少年前来学习,作为其中的一员,黄钟瑛在这里接受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教育,在几年的学习时间里不断充实自己,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期声:黄钟瑛次孙 黄信仿
他在学校里面也非常努力学习。他有一个目的一个理想,中国的现状对他的刺激很大。因此他抱着这个富国强兵的这种思想啊就考入了海军。
1887年,日本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发动中日甲午海战,这是黄钟瑛毕业后第一次参加实际战斗。他随舰参加了黄海海战与威海保卫战。然而,甲午战争最后由腐朽懦弱的清政府落败,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面对着国仇家恨,黄钟瑛的心里燃起了怒火。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海军统制萨镇冰奉命率长江舰队在武汉江面上,与清陆军合攻革命军。萨镇冰是蒙古族,见广大民众及官兵倾向革命,选择自行引退,临行前指定时任“海筹”舰舰长的黄钟瑛为舰队队长。黄钟瑛本就深感中国内忧外患为腐败清政府所致,只有扫旧布新才有出路,他赞成革命。再经福州同乡、革命党人林森以及李烈钧等人联络动员,他召集下属,鼓励士卒效忠革命。黄钟瑛冒着株连九族的危险,毅然易帜,宣布起义。很快,在他的策动下同行各舰亦相继反正,增长了革命军声威。
海军主力在九江、镇江、上海相继起义后,公推黄钟瑛为临时舰队司令。湖北军政府委托黄钟瑛为海军司令部部长兼“海筹”舰管带。接着,又将起义各舰编为两个舰队,黄钟瑛兼任第一舰队司令,率诸舰驻泊九江。
闻安庆叛乱,黄钟瑛立刻指挥舰队协同九江革命军司令李烈钧率队东下,支援安徽革命军。平敌后,又速往镇抚安徽铜陵。紧接着,黄钟瑛率第一舰队赶往南京,进攻张勋。张勋惧怕舰炮威力,仓皇北撤,南京宣告独立。
当年11月1日,清军攻入汉口,27日汉阳失守,武昌危急。黄钟瑛立即率舰队兼程溯江北上,力挫清军。对辛亥革命成败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期声:黄钟瑛次孙 黄信仿
如果没有闽籍海军啊参加打的话,百分之八十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要失败,闽籍海军主要黄钟瑛带队过去打的,所以它在历史转折点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清朝啊,把两千多年的帝制啊在海军的一声炮响中就垮了。
同期声:黄钟瑛长孙 黄汉锵
孙中山以前有讲过一句话叫做任何革命的胜利,要看海军的向背,那么整个辛亥革命的历史我觉得也是印证了孙中山的这么一个预见。
1912年元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任命黄钟瑛为海军总长兼总司令,授海军上将。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向南方发出战争威胁。1912年,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部署了六路北伐计划,黄钟瑛也积极着手组织北伐舰队,但因革命派内部意见不一,最终北伐半途而废。黄钟瑛与黄兴是孙中山军事上的左膀右臂,二人友情甚笃,但他俩对袁世凯的看法相左,黄钟瑛认为袁刁滑不可信。当南京政府派各部北上迎接袁世凯时,惟海军总长黄钟瑛不愿前往,无意加入北京政府,并托病辞职。
黄钟瑛对中国海军难分难舍,他深知要振兴中国就要争得海权,况且民国政府刚刚成立,人心未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致力于海军建设,废寝忘食。身体日见衰弱,积劳成疾,1912年12月4日中午在上海与世长辞,年仅44岁。临终前,他“还对身边人员交待一切公事,目始瞑。”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说感情亦可,说奉献亦可。
同期声: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曲鸿亮
他官居民国的海军总长这么一个高位,但是他工作方面对自己要求很高,工作非常的刻苦,而且他甚至可以说是在工作上累死的。这么一种敬业精神我觉得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很好的学习和继承的。人的工作岗位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只要你能够尽心尽力尽责把自己所担负的那一份责任做好了,整个社会就好了,所以我想黄钟瑛先生他的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要认真学习的。
黄钟瑛去世后,按照海军上将例优恤。1913年1月12日孙中山派军舰运其灵柩回福州,全军下半旗哀悼。“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这是孙中山在痛失将才后写给黄钟瑛的挽联。
作为军人,黄钟瑛在甲午海战中英勇善战。辛亥革命时,他率领海军重创清军,成为中华民国建国元勋之一。就是这么一个率舰队东征西战、所向披靡的铮铮铁汉,却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黄钟瑛7岁丧母,由兄嫂抚养长大,对兄嫂感情深笃。19岁至20岁时由马尾船政后学堂毕业而上舰见习,从枪炮官到副舰长,至舰长兼海军部参谋,后升为巡洋舰“海筹”号舰长。被授海军副参领时年仅38岁。在这中间,他每年年终无论多忙都要把一年来的薪俸开支列表寄给他兄长,有时应酬开支稍大,还深表歉意,请兄长见谅。他长兄黄钟沣,不时函阻,但他坚持始终,不敢怠懈。不管官升多大,都没有忘记自己是黄家子孙。
同期声:黄钟瑛长孙 黄汉锵
黄钟瑛从小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大了以后不管他是多大的官。他回到家里在他哥哥面前。他还是一个小弟弟,我觉得这个精神。对于我们现在中国人民来说,这是非常可贵的。
如今,福州长乐古槐镇得青山村的黄氏祠堂内,蒋介石给黄钟瑛题写的“砥柱中流”四个大字的牌匾高高悬挂。驻足祠堂前不油然地在脑海里回旋起那段的历史:甲午海战,九江起义,武昌炮战……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情景,永远镌刻在后世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