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上世纪50年代,浙江杭州公交公司的招贴广告。这张广告纸的背景,便是杭州“最长寿”的公交路线7路。从1922年至今,它已满90岁了,一路走来,他见证了古城杭州的“沧海桑田”。
1922年冬,原上海英商电车公司职员潘宝泉组建的“宝华汽车行”,和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陆宝泉组建的“永华汽车行”,共同开通了一条湖滨至灵隐的公交汽车线路。这条线路单程长7.4公里,最初设四站,分别为:湖滨站、公园站、岳坟站、灵隐站。青山环抱的西湖,因为一条流动的巴士,便显得时尚而又生气勃勃。
1953年,杭州解放路至灵隐的这条公共汽车,起点站从解放路延伸至庆春路大学路口,编码正式定为7路。此后,7路车基本没有大的调整,只是将起点站延伸到了城站。后来又改走白堤为走北山路,保持至今。
【同期】(杭州公交通集团第一汽车公司 二车队负责人 章亮)应该说7路上面几个点它踩得比较准 一个是个游览 我们既经过了西湖 又经过了我们浓郁的北山路的文化 那么同时在九里松和灵隐进行连接 使乘客一步能够到西湖贯穿全部
【解说】1978年被调到7路司机岗位的钱师傅,转眼已经在7路车上度过了34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
【同期】(7路公交司机 钱师傅)(现在)这个车大又大轻又轻 那个时候的车小又小 重又重 煤气车有的时候跑得 有几个人的腰现在就弄坏了 腰就跑坏了 它打个方向人要站起来打的
【解说】钱师傅回忆,当时杭州还没有几路公交车,那时的7路车便是杭州的门面,在没有人工投币的年代,司机、售票员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工作标兵。“美丽、热情、大方”这些个名词是那个年代大家伙儿对于女售票员的评价。现年四十多岁的贾文化就是当时7路评出的“五朵金花”之一。
【同期】(原7路车售票员 贾文化)那个时候的车子比较艰苦 没有空调车的 然后那个窗啊 都是手摇柄的 下雨天要摇上去,天热了么要摇下来 手摇柄的 车子整体没有现在的美观大方 不像现在是很大的 车厢很小的 夏天跟蒸笼 冬天跟冰(窖)真的很冷
【解说】但即便如此,17岁便与7路结缘的贾文化,依然深爱着这份职业。因为7路的停靠站都是景点,车上许多乘客又都是到杭州旅游的游客,于是在卖票之余,贾文化便成为了免费导游。
【同期】(原7路车售票员 贾文化)因为7路是杭州市的窗口 (那时候的窗口是7路)对 乘客一下火车 然后他会问你 我只有一天的游玩时间或者两天的游玩时间 怎么玩很合适 这样问 刚开始的时候不了解呀 再问嘛我就想到了 然后我就自己去逛了以后一天两天三天光了以后 休息天 然后就是合理地安排了(路线)画了一个图 画好了之后就和你一起 你如果是一天游的 两天游的 三天游怎么游 比较合理
【解说】也是缘于7路这个“媒人”,贾文化拥有了现在幸福的三口之家。
【同期】(原7路车售票员 贾文化)团员庆典的时候大家一个单位搞活动比较多 下了班去搞活动或者去查票啊什么 他呢刚开始做技工的时候修理技术蛮好 我们车子比如说故障了不是要进去去修的嘛 他啪啪啪一下就修好出来了 就印象很深 呦 这小伙子修车技术蛮好的嘛
【解说】无独有偶,75岁的杭州老人崔盐生与太太的定情,也与7路车有着不解之缘。
【同期】(杭州老人 崔盐生)我们当时经常坐这条公交线 那么有时候到了断桥下车 下车以后呢沿这个白堤走到松山公园 那个时候公园都是免票的 那么就谈谈 那么有时候呢到岳庙去祭拜一下岳飞 民族英雄 再到玉泉去看一下金鱼 玉泉不是有金鱼嘛 那再到灵隐烧烧香
【解说】崔老说,那时的他刚大学毕业,每月四五十块钱的工资。和那个时代的小年轻一样,几分钱票价的7路成为了他和太太的恋爱专线。
【同期】(杭州老人 崔盐生)7路车呢 因为它这条线路是一条风景线 我认为它那也是一条爱情线 当时很多的年轻人都坐这路7路车 沿途的风景线去谈谈 谈情说爱这些 因为在家里总不方便 总要到外面去谈一下恋爱 那么有时候肚子饿了就在那边就吃一点面啊 那时候面也很便宜一毛多钱一碗面
【解说】如今,7路依旧每天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游人,而这条被称之为旅游“爱情巴士”的7路,也与时俱进,开始了它人性化服务的探索旅程。不但在车站打造人车分离系统,缓解客流压力,还安装上了“室外空调”。
【同期】(杭州公交通集团第一汽车公司 二车队负责人 章亮)在我们的7路的候车站 有一个喷淋系统 喷淋降温的一个系统 那么在三十度左右的话我们这个喷淋的(系统)就自动开通了
【解说】而今90岁的7路车又有了新鲜的想法,那就是将车厢内单一的女声播报改为多声播报。
【解说】现今,在西湖边时常能够看到7路车穿梭在林荫路上的身影,发生在它身上的“爱情”故事也依旧在继续。
陈佳 陈默杭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