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一个明快、鲜活、清净、温暖的地方,
如今,只能抚摸她被大旱炙烤后的千疮百孔。
水,再一次成为云南上下焦灼议论的共同话题。
【小标题】旱“烤”云南
【解说】一大清早,太阳才刚刚升起,云南省石林县祖莫村的村民张福忠就忙着驾驶拖拉机到七八公里外的长湖水库取水点去取水,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这样的日子,张福忠已经持续了五个月。虽然张家的院子边有自来水龙头,但无水可供。
【同期】(云南省石林县祖莫村村民 张福忠)从2009年到2012年现在 (自来水)就是断断续续来一点 这个自来水就不正常了 到最近一两个月 滴水都没有滴过
【解说】张福忠还在厨房里修建了一个容积为8立方米的水窖,将取回来的水都存到水窖中。他的拖拉机需要五个来回才能将水窖装满。但即便是满满一池子水,也只够一家人用十天。
【解说】在长湖水库的取水点,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车辆前来取水,最多的时候达到168辆,能够排起一条长龙。然而,这只是云南旱区的一个缩影。随着旱情的发展,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人畜饮水、农业生产困难的问题。拉水进村场景一幕又一幕地上演。
【解说】在距离昆明250公里的云南省双柏县张家村,村里唯一的水源点已经面临干涸,一天一夜只能出一小桶水,根本解决不了全村138人的饮水问题。
【同期】(云南双柏县张家村 村民)两天拉一趟水,拉了两年多了,人家拉回来,我们女的在家的分一点吃吃,我们猪都不敢养,太干了。
【解说】由于干旱缺水,村民们很长时间才洗一次衣服,家里的大牲畜也因缺水而喂不起了。村民们忍痛将家里的猪、牛都卖了,原先的猪圈里堆放着废弃的东西和木柴。
【同期】(双柏县张家村村民 苏大爷):我在这地方80年了,这地方像这三年这样的干旱,(还)没见过,我家过去养二十多头牛,现在全部卖完了,养不下去了。
【解说】三年持续干旱不仅给村民生活用水造成极大的威胁,也严重影响了旱区的小春生产。旱区农田地表以下15厘米的土壤全是干土,连耐寒性较强的豌豆、大麦等农作物也长得稀稀落落。大麦到了抽穗的时节也只有几十厘米高,减产绝收已经成了定局。
【同期】(双柏县张家村 村民)在家吃水没有水 种田种地那东西 种子是白白的撒下去 绝收了 没办法 绝收了
(云南省石林县祖莫村村民 张福忠)大春就是基本上要绝收三分之一 小春是全部绝收了 在我们这个村子
【解说】截至目前,持续的旱灾已造成云南800多万人受灾,384万人、192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因干旱造成农作物受灾65万公顷。如果近期之内没有显著降雨的话,云南的旱情还将加剧。
【小标题】旱因疑影
【解说】降水迟迟不至,在烈日烘烤下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云南旱了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云南省气候中心主任朱勇解释说,季节性干旱、大气环流异常和降水持续偏少是造成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冬春季节的云南降水本就稀少,自然蒸发量却很大,气候稍有异常就极易发生干旱。
【同期】(云南省气候中心主任 朱勇)云南是四季如春,但是干湿是分明的,所以说是干季和雨季它的差异非常大,从11月到次年的4月,是我们的干季,5到10月是雨季,降雨量85%左右是在雨季。
【解说】由于海洋大气环流异常,2009年到2011年三年的降雨量只有正常年份两年的降雨量,2012年一月以来,云南一直处于干暖西风的气流控制之下,天气持续干燥晴朗,气温偏高。
【同期】(云南省气候中心主任 朱勇)这三年来由于影响我省的夏季风和西太平洋副高(副热带高压带)位置异常持续,致使我省上空的水汽条件和动雨条件均不利,所以造成云南降雨持续偏少
【解说】三年持续干旱,云南很受伤。降水异常偏少,江河径流量急剧下降,库塘蓄水不足,致使云南前期干旱不能得到有效缓解。
【同期】(云南省气候中心主任 朱勇)它的库塘蓄水不够,就导致了大家很紧张,尤其是人畜饮水更困难
【解说】虽然有了专家权威的解释,但网上关于干旱原因的各种猜测版本仍然被频繁转发。大量发射防雹弹、种植经济林、建设小水电站等都被网友列为造成云南持续干旱的人为原因。旱情仍在继续,各种传言并未停止,不仅干扰抗旱工作,也影响人心稳定。
【同期】(云南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 高级工程师 蒙曙光)人工防雹它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手段向云里面播撒大量的人工冰核,增施云里面的水分,这样就抑制了大冰粒的形成,同时增加了云中小的冰粒的数量,这些小冰粒在降落地面的过程中,它进入了暖区,就是大于零度的大气里面,它一边降落就一边融化,降落到地面就形成降雨。
【解说】而针对网友所说的小水电站建设导致云南干旱的说法,专家也表示不赞同。
【同期】(云南省气候中心主任 朱勇)它(水电站)会对它周围有一点影响,但是要像我们这种大范围的(干旱)还是很难的,但是从我的感觉,对局部会有一些(影响),比如说是它上面的水汽增加这些,但是把它就影响到到这种(干旱)我还是不赞同这个观点
【小标题】“旱”动人心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很多村庄都是依山而建,人高水低,调水工程浩大,使得许多地方只能望水兴叹。喝水靠人背马驮,庄稼的灌溉是有心无力,没有收成的农民只能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大旱之年,外出打工比在家守着土地要实惠得多。
【同期】(云南省寻甸县农民 陈正稳)我们去工地上打工的话 一般跟私人老板去打工 一般都在90到100元的工资一天 干点工 做一天有一天的收入。
【解说】为了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昆明市组织企业到受灾严重的旱区招工,把岗位送到田间地头,鼓励农民外出打工。云南寻甸县农民彭建才因干旱的影响,大春持续减产,小春几近绝收,迫使他不得不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外出务工来弥补损失,补贴家用。
【同期】(云南寻甸县农民 彭建才)这两年的干旱影响 所以就说 庄稼颗粒无收 唯一的有一条出路 就是出去打工 挣点钱来维持这个家庭
【解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云南三年连旱引起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他们积极地行动起来,参与到云南的抗旱之中。来自新疆的游客杨明峰看到云南的干旱情况后,抛下了正在度蜜月的妻子,只身来到云南旱区,给旱区的小学生们送去800件饮用水。
【同期】(新疆游客 杨明峰)看到灾区这个现状 我心里面很难受 但是作为我一个个人献爱心的行动 把我的爱心献给大家 我希望通过我这个行动 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 给我们灾区送水 保水 为节水出谋划策 为以后我们的干旱地区不再干旱
【解说】2月29日,久旱的云南终于迎来了第一场春雨,干燥的空气中终于有了一丝湿润的气息。云南省气象部门抓住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在人工的干预下,云南昆明、腾冲、弥渡等58个地区普降小雨。
【同期】】(昆明市气象台预报员 李晓鹏):这个降水只是说增加一点空气湿度,对旱情可能作用不是特别大,但是对降低森林火险能起到比较明显的一个作用。
【解说】干旱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也考验着各级部门的承受能力。尽管昆明市委书记一再强调,不管再旱,也不能让昆明市民喝滇池水;尽管自2月22日起,昆明市开始分时段减压供水,每天供水量减少10万吨,但至今旱情仍未消除。
【解说】三年的连续干旱,提高了云南人民的节水意识,不论是在社区、学校,随处可见节水宣传的标语。干旱也使得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在悄悄地改变,“一个人,一滴水”的理念开始植入人们的心中,节水也从身边做起。
【同期】(昆明市民)洗完菜的水收集起来,收集起来然后拿来拖地,拖完地的水比如说把它泼在外面这些路沟上降降灰尘。
【同期】(昆明市民)洗菜的水我们一般都不倒掉,然后冲冲卫生 厕所里面 冲冲马桶
【同期】(昆明市民)基本上都是一水多用,尽量节约水
【解说】相对城市节水来说,最要紧的还是保证农村用水。昆明、曲靖、楚雄等地380余万人饮水困难,一些乡村,找水、背水成了大家每天的最重要的工作,甚至不得不钻到地下40米的地方去找水。
【同期】(昆明市农业局副局长 倪淼)农村这一块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投入也好、建设也好,相对来说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这一块还没覆盖,然后水资源也是不平均的不平衡的,有的地方本来就没有水,也就是水资源的缺乏问题,但是没水资源的地方,由于我们工程措施没上去,就说是资源型缺水,而不是资源型缺失。所以城市相对来说水资源缺乏大家可以想办法,但农村缺水真是很痛苦的。
【音乐配画面】给我杯水,一杯干净的水行吗,向天祈祷,给个下雨天行吗,有没有办法,眉头紧蹙,心如刀扎
【解说】干旱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云南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排名全国第三,为什么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同时,又是一个水资源穷省?面对大灾,是疲于奔命,四处送水解渴,还是夯实基础,保证供水?这,是人们必须要思考和回答的一个问题。(完)
记者 杨华伟 赵静 云南昆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