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解说】2011年11月从天津港向南极进发,2012年4月返回上海,前后经历165天的南极洗礼。
【解说】4月13日,作为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内唯一一组高校工作者,张楠和范晓鹏在吉林大学接受了记者的集中采访。
【解说】2011年11月从天津港向南极进发,2012年4月返回上海,前后经历165天的南极洗礼。
【解说】4月13日,作为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内唯一一组高校工作者,张楠和范晓鹏在吉林大学接受了记者的集中采访。
【解说】张楠目前任职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讲师,范晓鹏为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在读博士。参与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之旅,两人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专家一道顺利完成了中国首次在南极冰穹A地区深冰芯钻探的前期准备工作。
【同期】(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 范晓鹏)因为现在中国第一个3000米的深冰芯钻孔已经开始打,我们今年去主要是施工深冰芯钻探的一个先导孔,就是打120米(深),然后下入100米的套管,做一些前期的工作。
【解说】冰穹A地区位于南极“冰盖之巅”,顶部海拔高度4093米,被认为是地球上自然条件下最寒冷的地方。冰穹A地区是世界公认的钻取南极深冰芯最理想的地点,在那里可以取得超过一百万年的古老冰芯。
【同期】(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 张楠)在南极科考当中顺利完成了我们的任务,对于将来我们工作的继续开展有很大的好处,在今后的几年,在深冰芯钻探继续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还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解说】晕船、高寒缺氧、忍受极昼阳光的24小时照射……南极科考的艰苦众所周知,这对于从未有过南极体验的张楠和范晓鹏来讲更是极为不易。
【同期】(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 范晓鹏)吃饭我们都是端着饭在甲板上吃,这样就是防止吐出来,一路上经过很多艰辛,到了中山站整理了物资,一路上也是经过了地吹雪,大的地吹雪天气,连他们老队员也说是今年我们遭遇的天气可以说是历次内陆考察队来说最艰苦的一次。
【同期】(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 张楠)脸上暴皮暴的很厉害,包括嘴唇都干裂、溃疡这样,主要就是因为那块大气比较稀薄,阳光直射,晒到脸上是非常非常疼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再擦脸的时候都会发现脸上会掉一层皮,整个这个脸基本上不是黄色也不是黑色,就是那种紫黑色。
【解说】南极中山站当地时间2011年12月8日21时20分,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配置的“雪鹰”号直升机在执行考察任务时失事,机上两名机组人员安全脱险。
【解说】而“雪鹰”号失事前的最后一班乘客正是张楠及与他一起执行任务的同事,谈到这场灾难,张楠对“雪鹰”号的坠毁表示了惋惜,同时更庆幸能和同事们一起“避开”灾难。
【同期】(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 张楠)在它坠落之前,我们刚乘坐雪鹰号,从出发地回到中山站,然后那天晚上雪鹰号就不幸出现事故,我们一方面在为雪鹰号惋惜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幸运捏了一把汗,如果当时我们这些队员都在飞机里的话还是很危险的。
【解说】尽管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要克服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那里奇幻的风景还是让科考队员们难忘。
【解说】而这其中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自然是南极的主人——企鹅。
【同期】(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 范晓鹏)他们在水里游,我拍了很多视频,也挺好玩的,就看着给我们表演似的,一会类似仰泳似的,或者自由泳,很好玩,很有意思。
记者 李彦国 长春报道
分类名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