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拉近距离 能否拉近人情?
前些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双方一扫微信的二维码,就算是交换了联系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联络越来越便捷,距离已经不再是阻挡朋友随时交流的障碍。可在享受距离被科技“拉近”的同时,怎么总感觉人情却被越拉越“远”了呢?
科技拉近距离 能否拉近人情?
前些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双方一扫微信的二维码,就算是交换了联系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联络越来越便捷,距离已经不再是阻挡朋友随时交流的障碍。可在享受距离被科技“拉近”的同时,怎么总感觉人情却被越拉越“远”了呢?
手抄地址
改革开放之前,互换联系方式基本靠手抄。每人兜里揣着一本万年不变的家庭住址、单位办公地址,再配一根笔。基本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通讯本走四方”。一封封书信,承载着亲情、爱情和友情,哪怕白发苍苍了,翻出泛着霉味的信纸,青春的记忆瞬间复活……
固定电话
改革开放后,落后的通信网络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加快了基础电信设施的建设。就此人们告别了“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电话粥”煲出了无限的温暖和情谊,让天各一方的人们享受着“天涯若比邻”的快乐。
BP机
上世纪80年代后,BP机开始了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大大加速了人们生活工作效率。那个时候,“有事您呼我”简直是最有面子的一句临别告白。
手机
如果不是切身经历,恐怕谁也不会想象,像砖头一样能防身的“大哥大”现在变成了如此轻薄小巧的“小玩具”。“你说下手机号,我给你打过去,”联系方式交换成功。如今,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年年都换手机。时不时的就会收到朋友更换手机号的短信,但总觉得那规规矩矩的电子屏幕上的方块字少了几分灵魂。
QQ、MSN、邮箱
在80后的记忆中,QQ、MSN、邮箱是在小学初中开始玩起的。为了保护一部分隐私和实现网上冲浪的乐趣,大家就交换一下QQ号码或者是邮箱地址。最后还会潇洒地说一句:记得“伊妹儿我”。方便固然是方便了,但看着老爹老妈为了跟儿女交流戴着老花镜用“一指禅”学打字,突然有种感慨,而今的“家书”还抵得上“万金”吗?
微信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微信和微博,那你就真的Out了。现在比互换手机号码更快捷的方式就是打一下每个人专属的二维码,一秒钟就搞定。速度、便捷已经做到了极致,人情却也淡到了“君子之交”的境地。微博微信上的评论转发越来越多了,周末节假日的好友聚会却越来越少了,即使偶尔小聚,好多人也在沉默地刷着微博和微信。也许假以时日,我们对朋友的印象变成了网络上的卡通头像,而不是那一张张曾经熟悉的面孔……
【口播】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未来人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留下联系方式呢?扫一下眼角膜或是通过语音识别?或者按个指纹揪根头发输入DNA密码?不管科技带给我们怎样的便利,不要忘记“人”字是如何写的,人情二字不是高科技能够承受的重量。
关键词:
分类名称:
中新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