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尊重生命 关注震后心理援助
【口播】四川有个12岁男孩叫赵磊,汶川地震的时候,他亲眼看到同学被埋进废墟,惊吓过度。此后一直精神不好。雅安地震发生后,赵磊再一次受到惊吓,一直恶心呕吐,做噩梦。如何让像赵磊一样的孩子们摆脱灾难的阴影,成为了灾后重建的重要环节。
【标题】尊重生命 关注震后心理援助
【口播】四川有个12岁男孩叫赵磊,汶川地震的时候,他亲眼看到同学被埋进废墟,惊吓过度。此后一直精神不好。雅安地震发生后,赵磊再一次受到惊吓,一直恶心呕吐,做噩梦。如何让像赵磊一样的孩子们摆脱灾难的阴影,成为了灾后重建的重要环节。
【正文】众所周知,像地震这样猝然降临的严重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巨大伤害,不止是身体层面上的,还有心理层面上的。救治灾害带来的心理创伤、精神损害,也要遵循一般的“急救”原则——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越早救治效果越好,一旦错过最佳时机,不仅再干预治疗的难度会大大增加,完全康复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减小,甚至会留下伴随终生的心理后遗症。
针对灾区的心理救援,除了确保及时迅速之外,也要保证数量和质量:让所有存在心理创伤的灾民,都尽可能地得到专业的救援治疗。目前,已经有多支心理医疗队赶赴了灾区,并且开通了远程心理援助热线。除了专业的心理救援人员,其他参与抗震救灾的社会各方面人员,也应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常识,在救灾行动中充分顾及灾民的心理感受,避免无意中对灾民造成心理影响甚至伤害。如“怎么活下来的”,“还有什么人”等等问题,都是不适合提出的。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也有大的心理危机。在日本,地震发生后,有3类工作人员最先赶到现场:消防人员、新闻记者和心理咨询人员。关注心理卫生、干预心理危机,既契合人类发展的身心需求,也体现一个国家人文关怀和文明的程度。在许多国家,心理危机干预早已成为抢险救灾的有机组成部分。
【口播】刚从大灾难里走出来,灾区人民充满惊恐、担心,在受灾后的前半年需要的是陪伴、团队的帮助和实际支持。相比于汶川大地震,雅安地震的烈度要少一些,但带给人们的心理冲击同样很严重,只有适度的关怀,把握住伦理的尺度,才是对生命的真正尊重。
关键词:
分类名称:
中新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