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播】以前说,富不过三代,现在有句话是说,医不过二代。在媒体公布的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再看一个数据,我国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但是只有大约10万人最终能穿上“白大褂”。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医生是一个高尚而神圣的职业。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不但社会地位高,收入也不错。可是现在呢,医不过二代且医学生不愿从医,究竟是为什么呢?
【同期】昆明医科大学口腔科研一学生 徐秋生
【口播】以前说,富不过三代,现在有句话是说,医不过二代。在媒体公布的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再看一个数据,我国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但是只有大约10万人最终能穿上“白大褂”。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医生是一个高尚而神圣的职业。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不但社会地位高,收入也不错。可是现在呢,医不过二代且医学生不愿从医,究竟是为什么呢?
【同期】昆明医科大学口腔科研一学生 徐秋生
让我们做医生感觉有点害怕
【同期】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大三学生 张仕翠
我觉得这种负面的影响还是对价值人生观影响特别大。
【解说】什么让还未毕业的医科学院的学生们如此担心呢?昆明医科大学口腔科研一学生徐秋生认为,学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本科5年、研究生3年,时间比其他学科的学生要念得久。如果要进入三甲医院,恐怕还要继续念博士,或是有外国留学的经历。如果就业后得不到最起码的安全保障,心里没有安全感。
【同期】昆明医科大学口腔科研一学生 徐秋生
因为医生的话以前就被称为白衣天使,如果给病人看病还没有保障的话,人生安全都没有保障的话,真的不能安心下来给病人看病。
【网络视频】学医的学生伤不起
【解说】哎,学医的孩子真是伤不起啊。这个由医学生自己制作的短片,在网上的点击率非常高。轻松幽默,不过却句句点出学医的痛楚啊。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但是只有大约10万人最终能穿上“白大褂”。不仅如此,医生职业的困境还延伸到医学院校的招生上。在记者的采访中,虽然很多医学生依旧不会放弃自己坚持的职业理想,但是显然频发的医疗暴力已经成了他们的“心病”。
【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大三学生 杨晓丹】
肯定会的,因为当初选择了的话,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别的这些事我们会试图去努力改变,就是还是会坚定当初自己最初的选择,然后以后还是会去做一名医生,然后尽量避免医患关系、让医患关系变紧张这之类的问题。
【解说】医生得了心病谁来治呢。昆明医科大学针对如何改善医患关系,开设了相应的课程,通过社会上的案例来让学生们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医疗行业的行为意识。
【同期】昆明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 张瑞宏
我在课堂上,我第一是陈述事实,二来我希望同学能够透过事实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那么这个方面呢我们给学生一些引导性的或者说提示性的一些入口,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来思考这些问题,毕竟即便是学医,还面临着一个选择,因为学什么和做什么往往并不完全是一样的。
【同期】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一学生 鲍亚男
我们作为学生都已经发过医学生的誓词,而且从我个人来讲,学医这个是我自己选择的,我对医生这个行业还是比较向往的,所以说可能尽管暂时不能被社会大部分人认可,但是不会影响我自己的就业选择。
【解说】医患矛盾突出,纠纷加剧增多。给这些还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医生的心理蒙上了阴影。不过不少医学生还是比较乐观,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与患者良好的沟通,从而缓解医患关系。但是这样自我疗伤的方法管用吗?昆明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罗勇前表示,导致不少医学生们最终选择转行还有其他的原因。
【同期】昆明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 罗勇前
那么从具体的就业方面来看,同学们还是有自己的一些选择,影响他们到基层就业的两个主要因素:一个就是经济发展状况;第二个就是学生考虑到他今后的自身发展,所以在基层就业这一块,去的同学要相对少一些。
【解说】医患关系的这一刀捅在了医生身上,其实也捅在了制度上。看病难、看病贵都是医疗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同时医学生培养成本高、人才流失严重又是医生管理制度的问题。专家指出,如果不改变风险高、待遇低、职业尊严缺失这几大问题,医生的流失情况将更加严重。
关键词:医生
分类名称:
中新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