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七旬老人半生付出 记载传承苗族民间文化
【解说】近日,记者来到贵州省丹寨县,探访一位被当地群众称为苗族文化守护者的老人。王凤刚是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年近七旬的退休干部, 40多年来,他遍访丹寨130多个苗族村落,搜集整理了百万字苗族贾理、诗歌等民族民间文化。
贵州七旬老人半生付出 记载传承苗族民间文化
【解说】近日,记者来到贵州省丹寨县,探访一位被当地群众称为苗族文化守护者的老人。王凤刚是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年近七旬的退休干部, 40多年来,他遍访丹寨130多个苗族村落,搜集整理了百万字苗族贾理、诗歌等民族民间文化。
王凤刚是土生土长的丹寨人,年轻时聪明好学的他在一次长辈口中了解到,贾理涵盖古代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等内容,被苗族同胞称为百科全书,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为苗族文化“活化石”的“苗族贾理”由于长期以来仅是通过口耳相授的方式进行传承,从未有过文字记录,导致其核心文化濒临失传。
王凤刚领悟到,贾理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宝藏,要把它传承下去。自1971年起,他便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整理“贾理”等苗族文化,开创了贵州省民间文学资料集科学版本的先例。
【同期】民族文化工作者 王风刚
我一直都感到有这样一种使命感。我要赶快去做,趁我们这些老人还在的时候,我们民族文化还存在比较丰富的,原生态的时候,那就赶快把它尽量的抢救、保存下来。有很多东西不经意之间,他这个口传的东西,这些口头文化,她是一个人就是一部书,一个人就是一个博物馆。像这些大贾师他就是一个文化博物馆,文化的一个载体就在他身上。他去世了就消失了。所以这就是一种文化版本的消失。这种体会我非常深。
【解说】王凤刚用微薄的工资购买高档的录音机,将贾师们的唱词一句一句录制下来,以便过后一遍一遍地听,细致整理。到1979年,王凤刚搜集整理出了《丹寨县苗族民间文学资料》、《民间文学三套(故事、歌谣、谚语)集成》等宝贵资料,并撰写了苗族神话、民歌等40多万字。
【同期】民族文化工作者 王风刚
(搜集)我就拿那个磁带来碌,录了以后,我就马上把它变成文字,然后随便它坏了也好,不坏的话我就拿来复录,有很多磁带我都复录了好几遍了,没有钱买了,我就把原来录过的拿来再录。现在都不知道有多少磁带,都搞不清楚了。
【解说】王凤刚1982年就被发现身患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目前不能治愈,只能控制,生命最长坚持10年。身患重病的王凤刚,凭借着对苗族文化的热爱,依旧坚持收集整理苗族民间文化。走不动、出不了门,王凤刚就自费逐个邀请全县的贾师到他家,进行苗族贾理的收集。
【同期】丹寨县兴仁镇台辰村苗族贾师潘玉祥
他(王凤刚)有能力,他有耐烦心,手脚又不方便,他还不分白天黑夜坐在电脑前面整理,我们万分佩服他,他不得了,编出这一部,他收集整理《苗族贾理》这两部书不简单,是一位高尚的人。
【解说】2008年,苗族贾理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由王凤刚编著的苗汉对照书稿《苗族贾理》正式出版,内容涉及12项国家级“非遗”和4项省级“非遗”信息。2013年王凤刚获得中华文化促进会 “2013中华文化人物”荣誉称号。如今,王凤刚虽然年事已高、体弱病重,但他依然坚持每天搜集整理苗族文化。他说,生命不息,努力不止,希望自己尽微薄之力,继续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做一点事情。
(杨武魁 杨露婷 杨承鸿 贵州丹寨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文娱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