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哈达铺“红色旅游”走出致富路
【解说】在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这种古朴的朱红色建筑绵延千余米,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红军一条街”。
甘肃哈达铺“红色旅游”走出致富路
【解说】在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这种古朴的朱红色建筑绵延千余米,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红军一条街”。
从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率红一方面军约1.4万余人到达这里后,这些略显古老的屋子历经风雨,不改“容颜”,记录着当地老百姓与红军的鱼水深情,是红军长征途中走过后原貌保存最好的街道。
【同期】哈达铺镇副镇长 杨海涛
这里素有一张报纸定乾坤的美誉,就是说在红军到达哈达铺之后发现了大公报,才知道刘志丹他们部队在陕北,才做出了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这样的一个重大决策。
【解说】杨海涛介绍说,红军进驻哈达铺时,当年的许多药铺成为了红军的办公地点。其中有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周恩来住过的“同善社”,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等。
时过境迁,这些老宅却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每年还会有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杨海涛说,有些房子变得破旧,要进行加固,但不会拆除。
【同期】哈达铺镇副镇长 杨海涛
因为红军一条街确实是历史上留下来,也是我们一个宝贵的精神这方面的财富。如果你要是把老房子全部都拆了,再过多少年之后,好多游客来说到哈达铺区域,看一下红军住过的一些房子,走过的一些地方,到这儿之后,全部都是新房子的话,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解说】下午时分,“红军一条街”上的铁匠铺里,五十多岁的老掌柜牛成还在这家陈旧的作坊里劳作。他家的铁匠铺是这里唯一持续保存下来的传统作坊。街上的老人说,牛成的爷爷曾为红军打过马掌、制马鞍,深得红军将士赞许。在工业化冲击下,曾经红火的铁匠铺眼下变得日益萧条,但牛成老师傅还是会每天来这里做些活。牛成说,现在不挣钱,但老铺子已有三代,割舍不下,还会一直坚守下去。
近年,随着哈达铺红色旅游的发展,前辈曾给红军做过布鞋的杜玉桃,开起了这家主打纯手工“长征鞋”的店铺。小店一开就是十年,现在经营得不错。杜玉桃介绍说,现在每年能售出2000多双鞋,旅游旺季时还会时常断货。
【同期】“长征鞋”店店主 杜玉桃
游客也买的多着呢,也好着呢。游客都买这个布鞋,天热了。就跟红军鞋有关系,他都说是红军鞋。
【解说】临近红军一条街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是红军在甘肃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故址,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
与中国多数地方的城镇化进程一样,如今哈达铺镇的居民大多不再依靠务农为生,“红色旅游”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新出路。
宁德志 冯志军 魏建军 甘肃陇南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