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文艺的灯塔》回眸“鲁艺” 于蓝等老艺术家追忆激情岁月
【解说】5月17日,央视《见证》栏目组在北京举行纪录片《文艺的灯塔》看片会,原延安鲁艺实验剧团团员于蓝,第一代“白毛女”扮演者孟于等老艺术家亲临现场,与现场观众分享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那段激情岁月。
纪录片《文艺的灯塔》回眸“鲁艺” 于蓝等老艺术家追忆激情岁月
【解说】5月17日,央视《见证》栏目组在北京举行纪录片《文艺的灯塔》看片会,原延安鲁艺实验剧团团员于蓝,第一代“白毛女”扮演者孟于等老艺术家亲临现场,与现场观众分享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那段激情岁月。
【解说】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文艺要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中去,要走进人民群众当中去。纪录片《文艺的灯塔》就是以此间诞生的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历程为切入点,以扎实的细节反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文艺界新气象。
【解说】当时,于蓝、孟于等被分配至各地,与当地的群众一起工作和生活。如今已经97岁高龄的于蓝回忆,那段时间不光是帮老乡挑水扫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细节,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期】(表演艺术家 于蓝)
那时候是抗日战争,他们那个时候还是地下斗争呢,(战士们)把地下斗争的情况给我们讲,当时我的心里面还在想,他们打仗行,拍戏怎么行呢?那位老同志参加过地下斗争,你出现的问题,他都能够发现。(演员)拿着一个煤油灯就出来了。老战士说你这是什么时间啊?演员说这是后半夜。老战士说后半夜咱农村有点灯的吗?回去拿个斗,就在斗里头给罩着,这地下斗争的气氛马上就出来了。
【解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文艺创作也走向了一个高峰,涌现了一批精品,包括影响深远的经典歌剧《白毛女》。第一代“白毛女”的扮演者之一孟于称,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自己学习秦腔、民歌、扭秧歌、打腰鼓等,打下了良好基础,85岁时还可以登台演出。如今已95岁高龄的她,现场还即兴表演了一段陕北民歌。
【同期】(现场展示)
【同期】(表演艺术家 孟于)
我们鲁艺排着合唱,大家都觉得你这水平很高,听着声音特别好,到老乡那一演出,老百姓反映,你们歌唱的声音好听,但不知道你们唱的是什么,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们合唱的怪,有的人张嘴,有的人不张嘴,怎么那么些人不唱呢?老百姓不接受多声部的合唱曲,当时老乡还不解,老乡说你们唱齐些。
【解说】2017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75周年,2016年年底,“90后”导演郭丁丁带领团队,以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为切入点,查阅大量资料,并专访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拍摄完成了纪录片《文艺的灯塔》。
【同期】(导演 郭丁丁)
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影响了我们很多年,75年了,它对我们现在的包括文艺界,包括整个社会都挺有影响,包括我们做的这个事儿,也都是受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影响。
【解说】据悉,纪录片《文艺的灯塔》分为两集,将于5月19日和26日在央视播出。
记者让宝奎 刘超 北京报道
关键词:纪录片 回眸
分类名称:
文娱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