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不惑之年”:前赴后继的“千里征途”
【现场声】
我叫杨帆,一帆风顺的帆,我是1978级高考生;(字幕:某合资企业总经理)
我叫王益朝,我是1984年参加的高考;(字幕:北京某机关单位公务员)
我是1993年参加的高考,当时报的是北京医科大学; (字幕:某医院外科医生)
我叫曹晨辉,我是2002年参加高考,第一次,当时因为没考上复读了一届,2003年又参加了一次;(字幕:媒体从业者)
【解说】步入六月,又到一年“高考季”。从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起,这场举国关注的“大考”,伴随着国人的记忆走过了40个年头。
40年里,数以亿计的青年学生通过高考走进另一种人生,对其中的每一个经历者而言,高考无疑是一个关键的人生节点,很多人从此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同期】(1978级高考生 杨帆)
你高考以后就是对好多事情的认识、看法还有见识那绝对是不一样的。
【同期】(1993级高考生 张浩东)
我觉得我要是没有高考,高几率事件就是当了一名钳工,因为我们老太太,就是我母亲,她本身就一个女钳工,她本着她的一贯的宗旨,得让我会一项技术。
【同期】(2003级高考生 曹晨辉)
那么高考对于我来讲的话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点。它能够让你去理解,当你要走出这种父母的这种怀抱,要奔向这种大学这种小社会的时候,你所面临的一些不知所措。
【解说】走过40年,高考也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变成了当今的一场特别的“成人礼”。40年间,高考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止。其中,既有技术方面的改进,也有制度方面的革新,不同年代的人对于高考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同期】(1978级高考生 杨帆)
如果我考上大学就相当于我考上工作了,那是包分配的,而且大学生分得都是不错的工作。
【同期】(1993级高考生 张浩东)
我现在就想,如果我现在是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时候,我很可能考不上北医,现在叫北京大学医学部,就是考不上北大,然后可能指不定是什么一个状况,因为我可能接受不了这么激烈的竞争,这边我就觉得现在孩子们太累了,竞争确实比我们那时候激烈。
【解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许多高考考生为此“十年寒窗苦读”,与之对应的的是每个家庭为此倾注大量心血。
每一次高考会有无数的学生为此制定“冲刺表”,也会有千万个家庭为此而召开“动员会”,关于高考每个年代都有他们为之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同期】(1984级高考生 王益朝)
冬天呢,有时候特别干,所以大家就用开水泡这个馍吃,很多同学一杯馍有的时候能吃一个礼拜,夏天容易坏。为了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也没什么吃饭时间,打点开水,把馍一泡,就在教室看书。
【同期】(1993级高考生 张浩东)
我妈会每天给我煮饺子,做馅饼,我爱吃馅儿,反正是这三天吧,好像是吃了一天饺子,吃了一天馅饼,然后第三天就没吃着了,因为第三天上午考完就散了吧,大家都去狂欢去了。
【解说】40年来,高考影响和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是许多中国人共同而有区别的记忆。
这记忆间既有对高考饱含的深刻感情,也不乏在那场“大考”中留下的种种遗憾。
【同期】(1984级高考生 王益朝)
遗憾的就是,因为预选考得不错导致填报志愿填报得有问题,实际上,我还是非常喜欢计算机和建筑的。
【同期】(1993级高考生 张浩东)
从高考那天开始,就没有人再给你讲卷子了,以后大学老师也不给你讲卷子,高考我的一些难题,我当时不会做的,我至今还不会做,根本不知道应该答什么,这可能是我的一个遗憾。
【同期】(2003级高考生 曹晨辉)
虽然说考起了这个大学,但是我还想考美院,本来还想复读,后来觉得对家里的这种压力还是太大了,后来想还是放弃了,就还是读吧。
【解说】又是一年高考时,万千学子即将走进考场。再次回望高考来时路,这些“过来人”也对2017年的考生送上了自己真挚的祝福。
【同期】(1978级高考生 杨帆)
到了今天,马上要高考了,你放松心情,把你自己掌握的东西实际的反映出来就好了。
【同期】(1984级高考生 王益朝)
高考不是人生华山一条路,人生要实现目标,道路有很多种。
【同期】(1993级高考生 张浩东)
我觉得那就是用我妈经常嘱咐我的八个字吧,“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祝他们考试成功。
【同期】(2003级高考生 曹晨辉)
就算考的不理想,那也只是你人生当中必要的一个点而已,但是点很多,没必要说就把这个作为评判你人生成功失败的一个标杆。
记者张楠 徐朋朋 让宝奎 刘超 旦增桑周 张少峰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