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4日 13:47 来源:雷竟技平台
【解说】作为全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中国大运河两千五百年来延绵不绝,沟通南北,贯联古今,通向未来。千年运河有何独特的价值?大运河如何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沟通?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铭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深度解析。
【同期】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王铭
中国大运河它的历史价值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它是服务于中国,从春秋以来农耕文明,它(是)首都和边疆之间的漕运(联系)。中国的运河漕运系统,其实最后是支撑了中国的一个大一统的格局。它其实把中国的南北方联系到了一块,应该说中国的大运河为我们今天说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塑造,发挥了很重要的历史作用。
【解说】王铭表示,运河,因“运”而生、因“运”而活。中国大运河依靠“内循环”和“外循环”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沟通。
【同期】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王铭
国内层面来说,“内循环”其实我的理解是这样,运河它其实联通我们说的中国东部的五大水系,当然这不完全只是水运,其实也包括由这五大水系所关联的一些陆运,它们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网络,再往北其实可以到达长城沿线。明代以来从南方来的粮食、漕粮,当中绝大部分是到通州之后要继续北上,沿着两条路线,要么是温榆河通向居庸关的,沿潮白河是可以通向古北口长城的。这个就是长城和运河之间的关联性,它其实也是非常紧密,草原地区和农耕地区它其实是能够有个比较好的整合作用。
【解说】王铭介绍,所谓“外循环”,即大运河以洛阳、西安为重要节点连接陆上丝绸之路,以扬州、宁波等城市为重要节点串联海上丝绸之路,并通过水陆交通系统连接泉州、福州、广州等重要海上丝绸之路主港,进而连接世界。
【同期】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王铭
可以看到这种中国的首都,尤其是隋唐以来的东都洛阳和元明清时期的北京作为首都,它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它就是通过大运河加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样的一串联,但其实还有北边的一条,叫北方草原丝绸之路。这个丝路体系相对来说就更为完整,中国通过大运河的几个端点城市,它正好能够跟几条丝路进行对接,这里就是我想说的所谓的“外循环”。
【解说】王铭表示,通过这三条重要的干线,中国大运河促进南北方的经济、文化、艺术交流,成为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流动血脉,也成为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
【解说】人们常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京城。”“北京城是漂来的”。对此王铭表示,通过京杭大运河,从南方运来的稻米、丝绸、茶叶、水果等丰富了京城百姓的生活,就连建设紫禁城的金砖、贡砖、楠木等也通过大运河运抵京城。
【同期】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王铭
今天还有很多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其实都跟运河关系非常密切。比如说像北京烤鸭,焖炉烤鸭的制作技艺,有说法认为就是跟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到北京的时候,把南京的烤鸭技艺带到了北京。包括通州最有代表性的通州运河船工号子,都带有南方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它叫“北曲含南腔,闲号独一份”,在哼唱的时候也被融入到了北方船工的号子里面去,变成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
【解说】王铭指出,运河文化是流动的、活态的文明,是过去和未来交流的重要载体。要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深入了解运河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要吸引他们共同加入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的行列,自发地弘扬、赓续运河文化,有自信地向世界去讲好关于中国的运河故事。
董泽宇 杜燕 陈杭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何三礼】